韧带样纤维瘤(DF)
分享病例

浙江省中医院 王伟教授

  • 现价:
  • 免费
  • 原价: ¥0.00
  • 发布:
  • 王宇军
  • 类型: 原创
  • 校对:
  • 王宇军
  • 时间: 2023-06-01 22:05
  • 浏览:
  • 1251
  • 编码: 2253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简要病史

男,51岁,发现左侧腋下肿块1年,增大伴压痛4月。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侧腋下肿块,无压痛,无红肿,无溃烂,患者未予重视,未经治疗。4月前,患者感左侧腋下肿块压痛,肿块较前明显增大,患者仍未重视,后肿块压痛持续存在,遂就诊于温州医科大附一院,超声见左侧腋下团块(约7.2*3.0*5.3cm大小),穿刺示:左侧胸壁淋巴结见纤维组织增生,未见淋巴结成分,必要时完整切除。因当地医院无法手术,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拟“皮肤肿物(左侧腋下)”收治入院。现症见:患者左侧腋下肿块,质中,活动度较固定,与周围粘连,轻度压痛,余未诉明显不适。

    既往健康状况一般。否认重大内科疾病史;10余年前肺结核史,于**医院手术治疗,现病情稳定;否认过敏史;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随社会。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病例讨论


左侧胸壁形态欠规则占位,T2信号高,ADC高,较明显强化。


image.png

“左腋下”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纤维瘤病。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⑤:Ki-67(2%+)、P53(<5%+)、EMA(-)、CD34(-)、SMA(部分+)、MSA(少量+)、Calponin(部分+)、Bcl-2(部分+)、CD99(-)、STAT6(-)、S-100(少量+)、SOX10(少量+)、Vim(+)、ALK(-)。

备注:此肿瘤属于中间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可复发,建议密切随诊。


病案讨论

纤维瘤病又称韧带样纤维瘤(DF),侵袭性纤维瘤、硬纤维瘤,在2020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来源于纤维母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肿瘤,为中间型局部侵袭性肿瘤。DF具有侵袭性生长、局部复发倾向、不转移的特点,好发生于肌肉、筋膜、腱膜,是一种富有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根据发病部位习惯上将其分为腹内型、腹壁型和腹外型三类。腹内型主要累及肠系膜、腹膜后和盆腔;腹壁型主要累及腹壁肌肉;腹外型主要累及颈、肩、四肢等骨肌系统,在腹外DF中,病变一般沿肌间隙侵袭性生长,长轴与肌纤维走行一致,常见“筋膜尾”征。

DF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创伤、遗传、内分泌、接受射线照射史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腹壁型多见于有腹壁手术史的育龄妇女。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腹外DF的术后复发率较高,本组6例为术后复发病例。

腹外DF多见于儿童和青年,25~40岁为发病高峰期,较少在6岁前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本组中位年龄26岁,最小病例为6岁的男性患儿,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病多为单发,多发少见,本组26例中仅1例为下肢和臀部多发病灶。

影像学表现:病变在CT多表现为低或等密度肿块,密度较均匀,无钙化,CT在鉴别有无钙化时优于MRI。在MRI上肿块一般呈不规则形,多数边界欠清晰,肿块多位于肌间,长轴一般与肌肉走行一致,沿肌间筋膜生长,部分肿块周围可见“筋膜尾”征。文献报道本病无坏死及出血,本组1例累及骨质,呈压迫性骨质破坏,周围骨质无水肿。肿块与周围肌肉比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脂肪信号病变内含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糖胺聚糖成分,胶原纤维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此征象为MRI诊断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DF虽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其侵袭性生长,边界多不清,在诊断上应与下列软组织肿瘤鉴别:(1)纤维肉瘤,两者内部均可见纤维成分,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纤维肉瘤好发于中年人,生长快,病变常伴有囊变、出血、坏死,MRI信号多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在关节或关节旁,病灶呈境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或者弥漫结节性肿块,T2WI呈中等至低信号,因含铁血黄素沉着在T2WI呈特征性低信号,部分可引起骨质破坏。(3)滑膜肉瘤,多见下肢膝关节附近,坏死及囊变多见,部分病变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可伴有骨质破坏。(4)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成人好发于四肢和躯干,以下肢深部软组织较常见,尤其大腿;儿童和婴儿以头颈部多发。T1WI呈稍高信号、瘤内或瘤周大量血管影构成本病相对特异的MRI征象,对ASPS有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MRI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提供较多的影像信息,优于CT。腹外DF主要累及骨肌系统,肿块内在T1WI和T2WI的条状低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尤其T2WI信号特点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同时MRI检查也是评价肿瘤范围、与周围关系、术后复发的重要检查手段。

(讨论部分来自磁共振成像, 2021,12(9) : 73-74. DOI: 10.12015/issn.1674-8034.2021.09.017)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