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脑病
分享病例

张家口第一人民医院 张艳艳教授

  • 现价:
  • 免费
  • 原价: ¥0.00
  • 发布:
  • 张艳艳
  • 类型: 原创
  • 校对:
  • 王宇军
  • 时间: 2023-08-30 15:45
  • 浏览:
  • 1625
  • 编码: 2914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简要病史

男性,50岁,慢性肾衰竭15年,透析每周三次。双下肢无力2天余。

20230831091747.png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MRI表现: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可见“豆状核叉征”,DWI呈等信号,ADC图未见信号减低。

临床诊断:尿毒症脑病

 

尿毒症性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 UE)

为急/慢性肾衰竭继发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也称为肾性脑病(Renal Encephalopathy,RE)。

UE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1)体内有毒代谢物潴留,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代谢;2)内分泌紊乱及电解质酸碱失衡,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甲状旁腺激素升高,钙离子进一步内流,最终造成脑细胞内钙离子代谢紊乱。血钠降低、血钾增高改变血浆渗透压从而导致细胞性脑水肿。3)血红蛋白下降,严重贫血可直接或间接损害神经细胞。4)血透血中毒素下降过快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水肿。尿毒症对脑组织产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害。

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精神症状,意识障碍,震颤,癫痫等。

UE的影像学表现可归结为4种类型:基底节受累,皮质或皮质下受累,白质受累,上述两个及以上部位受累。基底节受累的影像学表现在亚洲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易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能由于基底节的高代谢活性,对缺氧和代谢性损伤最为敏感所致。UE常表现为双侧对称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T2-FLAIR呈高信号。早期特有的影像特征,即所谓的“豆状核叉征”lentiformfork sign,LFS),T2WIT2-FLAIR出现弧线性高信号(由外向内分别为外囊、外髓帆、内髓帆)包绕壳核和苍白球。DWI及ADC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部分病例在病灶中心尤其是苍白球会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毒性水肿,并遗留囊性变。LFS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疾病中,如甲醇中毒等。

累及皮质或皮质下病变主要见于顶枕叶,对称或不对称,影像呈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样表现。当病变表现为幕上白质受累时,无特异性,DWI 呈细胞毒性水肿。有85%的UE患者会合并出现脑萎缩,以额叶及颞叶为著。功能成像研究发现UE患者磁共振波谱(MRS)存在Cho /Cr值、m I/Cr值升高。动脉自旋标记法(ASL)技术显示存在弥漫脑区灌注增高,且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早期发现UE患者脑内微出血灶。

【经典征象】

“豆状核叉征”:即T2WIT2-FLAIR出现弧线性高信号(由外向内分别为外囊、外髓帆、内髓帆)包绕壳核和苍白球

f34df1b1dcc139bb6e64621e21c9bf2.png 

3-19-2 豆状核叉征(红箭)

 

【诊断要点】

既往没有神经、精神方面病史,没有肝脏病史,有急/慢性肾病病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枕、顶叶等部位较对称性异常信号灶,可见特异征象“豆状核叉征”。

《神经影像征像解析》非肿瘤篇,王宇军,白玉贞,徐守军主编。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