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9岁,体检发现胰腺病变一周。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胰腺体尾部形态增大,内见囊状低密度影,胰管扩张,与胰管相通,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密度影,边界清楚。
病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起源于主胰管或其主要分支的胰腺囊性肿瘤(PCN),以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乳头状异常增生合并大量黏液产生为特点。
多见于50~70岁中老年人,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更易患主胰管型IPMN,预后较女性差。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是主要临床症状,也可表现恶心、呕吐、腰背部痛、血糖升高、脂肪泻、消瘦等,少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IPMN分为3种亚型:主胰管型(main-duct IPMN,MD-IPMN),约占20%,主胰管全程或局段扩张,直径>5 mm,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梗阻;分支胰管型(branch-duct IPMN,BD-IPMN),约占40%,分支胰管囊状扩张,直径>5 mm,并与主胰管相通;混合型(mixed-type IPMN,MT-IPMN),约占40%,同时具备上述2型特征。
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第5版)也将IPMN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修改为LGD和HGD。IPMN是恶变率最高的PCN。MD-IPMN与MT-IPMN的恶变率相似,BD-IPMN的恶变率最低。
根据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形态及表面黏蛋白(mucin,MUC)免疫组化特点,IPMN分为胃型、肠型、胰胆管型和嗜酸细胞型4种亚型。胃型IPMN最常见。胃型和胰胆管型IPMN易进展为导管腺癌;肠型IPMN易进展为胶样癌。
影像学表现:
MRI是IPMN随访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清晰显示主胰管和分支胰管扩张、管腔内壁结节及囊内分隔,常伴不同程度的胰腺实质萎缩,增强扫描时壁结节及分隔可呈不同程度强化。病灶内壁结节、主胰管直径≥10 mm及分隔厚度≥2 mm对恶性IPMN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分辨率CT可以观察肿瘤钙化、判断肿瘤与血管关系及远处转移等方面。
随访治疗:对于IPMN包括囊肿直径≥30 mm、强化壁结节
参考文献
[1] 赵利辉,王海玲.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学及影像学进展[J].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2,45(03):274-279.
[2] 方旭,李晶,王铁功,等.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MRI影像特征及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建立[J]. 中华胰腺病杂志,2021,21(06):426-432.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司东雷教授
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医院 李文文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张明辉教授
品牌内容供应商入驻,共建优质课程库,图文、音视频、直播,面授,满足各类课程需求, 完美呈现优质课程内容。
想学什么课程,让我们来帮你量身定制的实现!帮内容寻找精准流量,帮流量匹配优质内容。
行业领袖亲授,业内大咖在线授课答疑,为您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与难得的提高机会。
排课、预约、支付、订单、发票,全流程线上管理,快速提升运营效率;数据化精准营销,满足各渠道业务管理需求。
线上跨越时空与线下对面交流优势完美结合,拓宽线上线下渠道,轻松解决招生难题,O2O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客户体验环节,为您带来无限可能。
零门槛搭建在线网校,灵活部署,分分钟即可上线运营。配套H5、桌面端多平台自由选择,助您快速打造专属私有品牌的融合在线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