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分享病例

伊犁州友谊医院 陈菲菲教授

  • 现价:
  • 免费
  • 原价: ¥0.00
  • 发布:
  • 陈菲菲 伊犁州友谊医院
  • 类型: 原创
  • 校对:
  • 陆喜红
  • 时间: 2023-11-20 12:43
  • 浏览:
  • 669
  • 编码: 3686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简要病史

男,34岁

主诉:因“高血压病1级(高危)”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占位。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CT所见:右侧上颌窦内见分叶状密度增高影,约30mm,基底部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附着于上颌窦前壁。     

CT诊断意见右侧上颌窦内密度增高影,考虑: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建议副鼻窦

MR所见:  右侧上颌窦内见团块状等T1、不均匀长T2信号影,大小约30mmx34mmx34mm,D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呈卷曲的“脑回样”强化。

MR诊断意见右侧上颌窦内异常信号,考虑: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大。

术后病理(外院):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翻性乳头瘤(inverting papilloma)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沿黏膜下呈内翻性生长,是一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交界性肿瘤,术后容易复发,有2%~3%可恶变或并发鳞癌。

主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鼻部出血、失嗅等,多发生于40~50岁,男女比例为4:1。

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都可显示肿瘤,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优于CT

影像学表现:

     CT: 内翻性乳头状瘤多位于中鼻道鼻腔外侧壁,肿块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多呈等密度,增强后轻度强化,肿块邻近骨质受压变形、被吸收或破坏,而肿瘤基底部骨质多有硬化,可提示起源部位,肿瘤可通过自然孔道侵入各鼻窦内,可伴发鼻窦炎,肿瘤密度不均,囊实性,不均匀强化。如果肿瘤迅速增大、出现明显骨质破坏时,应考虑恶变。

     MRI:肿块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信号混杂,增强后呈卷曲脑回样强化

鉴别诊断及要点

    1、鼻息肉:CT低密度,一般不强化,而周边黏膜强化。

    2、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多见,鼻内镜下呈暗红色或褐色,T2WI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持续显著强化。

    3、神经鞘瘤:呈囊实性,不均匀强化。

治疗及预后:

需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切除干净,否则容易复发,预后好。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