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部癌
分享病例

三明市第一医院 陈桂玲教授

  • 现价:
  • 免费
  • 原价: ¥0.00
  • 发布:
  • 陈桂玲
  • 类型: 原创
  • 校对:
  • 李文文
  • 时间: 2024-04-21 00:13
  • 浏览:
  • 633
  • 编码: 5195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简要病史

女,69岁,以“发现右颊粘膜菜花样肿物2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感有右颊部一菜花样肿物,约核桃大小,偶感轻微疼痛,无发热流脓等不适。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影像学表现:右侧颊部(右侧咬肌内前方)见一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5mm×14mm,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右侧颈部见多发稍肿大淋巴结,大者位于Ⅱb区,大小约16mm×9mm,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

影像结论:1.右颊部鳞癌可能,建议活检。 2.右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性淋巴结可能。

病理诊断: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病发部位广泛,如唇部、舌部、口底及牙龈等均为高发部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出现低龄化趋势。肿瘤侵犯破坏邻近组织,可引起如颌面部畸形、饮食困难、言语不清等进一步的功能障碍。OSCC预后较差,但早期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5年生存率为85%左右,晚期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50%。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口腔鳞癌患者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CT常为边界不清、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密度不均匀,少数可有钙化或囊性病变,病变起源于黏膜上皮,肿块表面多凹凸不平,浸润性生长导致边界不清,累及颌骨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大多数呈不均匀强化,出现囊性病变或坏死,则呈环形强化,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弥散受限,DWI为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1.腺样囊性癌:具有嗜神经生长特点,多有面部疼痛、麻木症状,肿瘤沿神经走行播散,增强可呈筛孔样强化。2.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黏液成分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其压脂序列为明显高信号。3.淋巴瘤:表现为边界较柔和的弥漫性增厚软组织影,密度和信号大多均匀,弥散明显受限,一般无骨质破坏,增强多轻度强化。常伴淋巴结肿大。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