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分享病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宇军教授

  • 发布:
  • 王宇军
  • 类型: 原创
  • 浏览:
  • 1445
  • 编码: 5823
  • 是否确诊: 诊断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女,59岁,2月前自行做面部操时发现右侧腮腺肿物,无压痛,无口角歪斜,无闭眼不全,无鼓腮漏气,无口干不适。


我是标题

1/10

病案讨论

MR表现:“右侧腮腺浅叶”唾液腺上皮肌上皮肿瘤,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条索状及腺管状,周围可见基底膜样物质,结合HE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基底细胞腺瘤(大小2.6x1.6x1.4cm),肿瘤部分突向包膜,未见明确包膜外侵犯,建议密切随诊。

病理诊断:基底细胞腺瘤

免疫组化:

瘤细胞:Ki-67(2%+)、P53(2%+)、CKpan(上皮+)、CK7(上皮+)、CD117(上皮+)、EMA(上皮+)、S-100(肌上皮+)、P63(肌上皮+)、SMA(肌上皮+)、Calponin(肌上皮+)、Vim(肌上皮+)、β-Catenin(膜+)、Bcl-2(+)、EGFR(+)、SOX10(肌上皮+)。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BCA)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是1991年WHO定义的单形性腺瘤中的一个特殊亚型,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涎腺上皮源性肿瘤, 其发病率极低, 仅占腮腺肿瘤的1%~7%,80%以上位于腮腺浅叶。  

      1.临床表现:BCA最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平均年龄约58岁,比多形性腺瘤发病年龄平均要晚10年左右,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2。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是基底细胞腺瘤的一大特点。80%的基底细胞腺瘤发生于腮腺,其次好发于颌下腺。BCA具备良性肿瘤的生长特征,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无自觉症状,往往以无痛性肿块就诊。肿瘤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

      2.病理特点:组织学上由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并有清晰的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样结构,而缺乏多形性腺瘤所含有的黏液和软骨基质。BCA含有丰富的线样内皮血管、小静脉,容易发生出血、坏死而引起囊变。

       3.CT表现

(1)好发于腮腺浅叶,常为单发,尤其腮腺包膜下多见。

(2)具备一般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呈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罕见,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临近血管及神经受压推移改变(如下颌后静脉和面神经),而无包绕或侵犯血管、神经征象,瘤周及颈部一般无异常肿大淋巴结。

image.png

(3)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病灶直径多在3cm以下。

(4)肿瘤实性部分以等密度为主,边缘多较清楚,可见明显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延迟期见持续强化,且有大小不等的壁结节。

(5)肿瘤易发生囊变,囊变一般发生在结节的中心,也可呈散在小片状、裂隙样分布,病灶内囊变区与病灶大小无关。其特性表现为内部可见条带状或星状低密度无强化区

4.MRI表现  肿瘤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无或仅有浅分叶状腮腺BCA肿瘤的实性部分在T1WI星中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均低于正常腮腺信号,可能是BCA细胞成分多、排列紧密及缺乏黏液样及软骨样基质导致T2WI信号减低:BCA由于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故易发生出血坏死引起囊变,呈多种信号改变

增强扫描,呈明显和持续性强化,呈“快进慢出”型

image.png

image.png

鉴别诊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

1. 腮腺最常见的肿瘤;

2. 多发生于30-50岁青壮年,单侧单发,位于腮腺浅叶;

3. 常于无意中发现耳前区肿物就诊,质软,活动度好;

4. 组织学上混合有上皮样组织、黏液和软骨基质,也称混合瘤;

5. 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可呈分叶状,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多有包膜,密度均匀,等同于或略低于肌肉密度,较少见囊变。增强扫描中等或显著强化,早期强化多不明显,呈延迟渐近性强化特点,为此类肿瘤的典型特点。

图片

、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  

1. 腮腺次常见的肿瘤;

2. 多见于40-70岁男性,多有吸烟病史,可单发也可多发,可单侧也可双侧,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

3. 常于无意中发现耳前区肿物就诊;

4. 组织学上由多层腺上皮细胞构成,常排列成乳头状囊状结构,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 Warthin瘤;

5. 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边缘光滑,多有包膜,可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呈“快进快出”表现。

图片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