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间质瘤(高度危险性)
分享病例

长沙市中医医院 陆喜红 教授

  • 发布:
  • 陆喜红
  • 类型: 原创
  • 校对:
  • 陆喜红
  • 时间: 2024-06-20 18:15
  • 浏览:
  • 531
  • 评论: 4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患者:女,56岁。

主诉:反复腹部疼痛不适4月。

1/10

病案讨论

腹部CT平扫+增强:十二指肠与胰头区间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性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内部见坏死区无或较低强化。

病理结果:十二指肠(浆膜面)间质瘤

fda504864376d363ae221b31c570e34.jpg

        

        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肿瘤,消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间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以50~70岁为高峰年龄组。发生部位: 胃(50%~70),小肠(20%~30%),结肠。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极低度、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性4级。常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术后85%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仅50%-65%;其中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10%-20%。

      病理与分型:

     GIST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CD117、CD34 (+)

      向平滑肌方向、神经方向、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缺乏分化特征等4种分化类型

      免疫组化:表达CD117和DOG1阳性

      发生部位: (1)黏膜下型。(2)肌壁间型。(3)浆膜下型。(4)胃肠道外型。

      临床表现:患者多以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或腹痛就诊,部分患者呕血、腹腔出血、发热或腹部触及包块。位于小肠的GIST可出现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体检时发现。

      影像表现:

     1、 钡餐: 大小不一球形或者半球形的充盈缺损、黏膜消失、破坏盒影及黏膜平坦等征象、外压性改变。累及一侧肠壁时偏心性狭窄。

     2、  CT

  (1)直接征象: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与胃肠道关系密切的肿块,多数边界清晰、光整,极少数浸润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小肠间质瘤以空肠多见,肿瘤通常较大,绝大多数为偏心性,无肠壁向心性环状受累;黏膜面溃疡时,气体、液体或口服对比剂进入肿瘤溃疡腔内。当肿瘤坏死空洞形成,与肠腔相通时表现为肠腔的动脉瘤样扩张,类似淋巴瘤表现。

 (2)增强表现肿瘤血供丰富,多数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增强扫描大多呈周边不均匀性强化,内部囊变坏死表现为低密度或不强化,肿瘤多可找到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供血动脉多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引流静脉多回流于肠系膜上静脉;可以动静脉短路,增强动脉期引流静脉的显影,这一征像也与肿瘤易于血行转移有关

 (3)伴随征象: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常见肝脏、腹膜、系膜等,淋巴转移少。

 (4)高危险度征象提示肿瘤黏膜面溃疡、内部坏死、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浸润、供血或引流静脉扩张、邻近器官侵犯等。

    鉴别诊断:

1. 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见于回肠,肠管结节状或环形增强,可伴钙化,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2. 小肠淋巴瘤:肠管增厚较明显,肠管呈瘤样扩张,不容易引起梗阻,ADC值明显减低。

3. 小肠腺癌:少见,肠管不规则增厚、肿块,不均匀强化,可继发肠管梗阻周围淋巴结增大。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