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鉴赏:肝细胞癌(HCC)
分享病例

荆门市中心医院 李文文教授

  • 发布:
  • 李文文
  • 类型: 原创
  • 浏览:
  • 288
  • 评论: 3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患者:男,59岁。

主诉:发现肝脏占位1周余。

现病史:患者1周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超声提示肝脏占位,无畏寒,无发热,无恶心,无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等,未经任何治疗,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就诊于**医院。门诊以“肝占位性病变”收入院起病后,患者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睡眠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乙肝病史多年;发现血糖升高1年,未行特殊治疗,血糖控制欠佳。10年前行开腹阑尾切除术。


1/10

病案讨论

肝脏MR平扫及增强示:肝VI段可见一局灶性类圆形稍长T1、T2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影,边界清,直径约2cm,边缘见少许片状短T1长T2信号,DWI示病灶呈高信号,ADC图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延迟期病灶边缘可见包膜强化。

影像学诊断:肝VI段局灶性异常信号灶,考虑为肝细胞癌可能性大。

入院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118ng/ml(参考范围0-7ng/ml)。

术中所见:肝脏颜色质地可,未见肝硬化结节,腹腔内未见腹水,肿瘤位于肝VI段偏外侧,未突出肝包膜,直径约2cm,彩超探查证实肿瘤位于肝脏VI段,决定行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

病理结果:低分化肝细胞癌。

图片1.png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主要的病理类型中85%-90%。肝细胞癌容易经门静脉系统在肝内播散,形成肝内转移,也容易在门静脉内形成癌栓,引起门静脉高压表现。对于具有乙肝或丙肝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当注意进行肝细胞癌的定期筛查。

      临床表现:肿瘤较小时可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表现无特异性症状。

      1. 肝区症状:可会出现肝区疼痛,主要和肿瘤生长刺激肝包膜有关,部分靠近膈肌的肝癌,还可能出现右肩背部放射痛。部分位于肝脏表面的肝癌,还可能出现破裂出血,引起全腹部疼痛,以右上腹更为剧烈。

      2. 消化道症状:特异性不明显,早期与其他消化道疾病难以鉴别,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厌食油腻、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黄疸等症状。

      3. 全身症状:早期主要是乏力,进展期可以出现消瘦、贫血,转移至脑、肺、骨时可以出现头痛、干咳、憋喘、呼吸困难、腰背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CT 平扫上绝大多数肝细胞癌呈稍低密度,也可为等密度或混合密度。较大肿瘤密度常不均匀,坏死、囊变及脂肪变性等呈低密度,合并出血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上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肝动脉期肿瘤病灶强化显著,均匀或不均匀;肿瘤较大时可见供血血管影;门静脉期由于对比剂廓清较快,呈相对稍低密度;延迟期以稍低密度为主要表现,可见“包膜征”。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的充盈缺损影。

      MRI表现:与CT表现相似,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像上呈低信号;当瘤内出现脂肪、坏死囊变、出血时,则表现相应信号,出现混杂信号影,呈“马赛克征”、“棋盘征”,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低信号。

      鉴别诊断:

      1. 肝转移瘤:多数为多发,位于肝脏边缘,以右肝多见,增强扫描见“牛眼征” ,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以中心坏死常见。而肝癌多为单发,可出现边缘坏死,可相鉴别。

      2. 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呈低密度结节,多无完整包膜,伴有远端胆管扩张,部分扩张的胆管内可见结石,增强后因病灶含较多纤维成分,呈持续性向心性强化,中心常有坏死。而小肝细胞癌多无上述征象,可与之鉴别。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