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长肌肌腱炎
分享病例

荆门市中心医院 李文文教授

  • 发布:
  • 李文文
  • 类型: 原创
  • 校对:
  • 杨卢粉
  • 时间: 2024-06-24 19:00
  • 浏览:
  • 800
  • 评论: 7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男,65岁,颈部疼痛一周,无外伤病史。


1/10

病案讨论

颈椎MR平扫示:颈椎前缘、咽后区可见纵向走行条片状长T1、T2信号。

临床诊断:颈长肌肌腱炎。

 

      颈长肌肌腱炎(longus colli tendinitis,LCT)又称椎前肌腱炎或咽后肌腱炎,为颈长肌上斜肌肌腱羟基磷灰石沉积所引起的一种具有自限性的无菌性炎症。LCT特征性三联症状包括急性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和吞咽困难。LCT 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被误诊为后脓肿等严重的疾病,从而被过度治疗。

      颈长肌位置最深的颈深屈肌肌群内侧群,为颈深筋膜所覆盖,位于颈1至胸3椎体前缘,呈节段状分布,其功能是双侧收缩前屈头颈部,可稳定颈曲的前方部,防止头部过度向后伸,以维持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颈长肌由上斜束部、垂直部及下斜束部组成。其中上斜束起自第3~5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寰椎的前结节,此处最易于发生羟磷灰石钙化。LCT的基本病理过程是颈长肌在其肌腱与颈1前结节连接处的羟基磷灰石结品沉积引起的炎性渗出反应,并伴有继发性钙化性肌腱炎。羟磷灰石结品沉积机制可能与冈上肌腱、髌腱和跟腱等部位的钙化性肌腱炎相似,遗传倾向、缺血、坏死或创伤等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代谢素乱以及新陈代谢等因素可能参与其中。

      影像学表现:LCT影像学特征是咽后、椎前间隙的肿胀积液及颈1-胸3节段椎前颈长肌的无定形钙化。MRI的T2WI或脂肪抑脂序列易于评价呈明显高信号的颈长肌的弥漫性肿胀,易于显示椎前水肿及液体积聚。在无明显的钙化而只有水肿区存在的病例,诊断效果优于CT。LCT的完全钙化在MRI各序列均呈低信号,T2WI序列中相对较好观察。钙化较大时易于为 MRI观察到,但较小时在 MRI上则难以评估。

      鉴别诊断:1. 颈长肌外伤性损伤:患者具有较明确的外伤史,程度重,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颈长肌肌腱炎患者,也常常继发于轻微外伤后,多表现为亚急性疼痛,可持续疼痛一个月。2. 咽喉壁脓肿:临床多具有发热症状,肉眼观察咽后壁软组织红肿、膨隆,影像上可见咽后壁肿胀并局限性液性信号影,增强呈环形强化。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采取保守治疗,甾体抗炎镇痛药或氢化可的松可缓解疼痛,效果理想。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