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侵袭性血管瘤
分享病例

内蒙古五原县人民医院 刘娜

  • 发布:
  • 类型: 原创
  • 浏览:
  • 592
  • 评论: 7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患者,男,47岁,后背痛1月余,进一步明确诊断入院。

1/10

病例讨论

影像表现:胸8椎体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其内见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包边明显强化,其内低信号影未见强化;椎体周围、附件区及椎管内见多发软组织信号影,椎管内脊髓受压。

影像诊断:胸8椎体血管源性肿瘤。

病理诊断:胸8椎体侵袭性血管瘤。

  脊柱血管瘤是脊柱最常见良性肿瘤,占脊柱病变的 10%-12%。侵袭性血管瘤是指血管瘤侵袭性生长,造成椎体、椎弓根或椎板的膨胀性改变,破坏骨皮质或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约占脊柱血管瘤的 1%。侵袭性血管瘤最常发生于胸椎,占 80%,其次为颈椎、腰椎,骶尾部最少见;可单发或多发,多位于椎体,可向椎弓根、椎板和棘突蔓延,并进入椎管内硬膜外、椎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有文献报道在妊娠期可急速进展。病理分型: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脊柱侵袭性血管瘤多为海绵状血管瘤。镜下包括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窦、脂肪基质、残存的粗大骨小梁。

影像表现:

1、CT表现:①溶骨性骨质破坏;②不规则蜂窝状改变(横断面上呈圆点征,矢状位、冠状位呈栅栏样);③轻度膨胀;④骨皮质扩张破坏;⑤伴或不伴有椎旁软组织侵犯。

大多数侵袭性血管瘤病变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

  • 垂直条纹 (vertical striations)

  • 蜂窝状外观 (honeycomb appearance)

  • 波尔卡点征 (polka-dot sign)

    1c2ad3aead9d4e6af82da91dabb3aec.png

2、MRI表现:肿瘤以血窦为主,MR多呈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椎管病变位于硬膜外,在 T2WI呈高信号,边缘为低信号硬膜,内部常可见点状、条状低信号影,可能与海绵状血管瘤多发血栓、机化、钙化等相关。椎旁软组织肿块呈窄带状或哑铃型。增强后椎体,椎旁、硬膜外病变多明显强化,少数强化较弱,而延迟后明显强化。脊髓及神经根受硬膜外及椎旁病变压迫。

9b931825e7bb44a6130bde36c1ceca6.pnga8b1684feca5558b3a937cec6f7973a.png

鉴别诊断:

1、转移瘤: 

发病年龄较大,通常有原发肿瘤病史,以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血行转移最常见。临床症状主要为剧烈疼痛,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疼痛加重甚至截瘫。

影像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膨胀,软组织肿块,椎体压缩性骨折,T1WI呈低信号,无栅栏状表现,多累及椎弓根及后柱结构;病灶常常多发。

a9812a8b728d5edbda45915a1490d81a.png

2、淋巴瘤:

常见于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晚期转移性扩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发病年龄:50-70岁,男:女=8:1。脊柱受累可能表现为椎旁、脊椎和硬膜外受累:常见于血行播散而不是邻近淋巴结的骨质浸润,少见累及椎间盘及附件 ;局灶性骨质异常伴周围软组织肿块,无大面积皮质破坏高度提示淋巴瘤。

b1a148aeea944833ed32583d3ad2e7e.png

224e94db58716aba10b53cd1f518eef.png

插入图片来源于公众号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