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的手风琴征(伪膜性结肠炎)
分享病例

长沙市中医医院 陆喜红

  • 发布:
  • 陆喜红
  • 类型: 原创
  • 浏览:
  • 1853
  • 编码: 6310
  • 是否确诊: 几乎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女,51岁

主诉:突发腹痛3小时入院

查体:  体温36.5℃ 脉搏 82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11/72mmHg,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平,未见包块,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皮疹,腹软,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墨菲氏征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较弱。

既往史: 胃息肉手术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辅助检查: 尿常规正常;血常规:WBC11.37x10^9/L, N88.2%,L9.2%,RBC 4.66x10^12/L, HGB141g/L。


我是标题

1/10

病例讨论

CT平扫+增强:结肠广泛、长节段黏膜下层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后,肠壁不均匀强化,黏膜层强化明显,形成“手风琴征“或”靶征“,周围脂肪间隙稍模糊:考虑肠道炎性病变,伪膜性结肠炎可能。

临床诊断伪膜性结肠炎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因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

       流行病学:因与抗生素的应用关系密切亦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之称,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仅为轻度腹泻,也可出现高热、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巨结肠,甚至危及生命。该病病情重,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伪膜性肠炎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呈连续分布,也可累及全段结肠及小肠。

       病理改变为肠道急性纤维素性炎。 肠粘膜充血水肿、凝固性坏死,黏膜附有斑点状黄色伪膜; 黏膜下炎性渗出、增厚、伴血管扩张、充血,微血栓形成;坏死一般局限于黏膜下层,偶可累及肠壁全层,导致穿孔。

      影像表现:

  • 肠壁增厚: 结肠增厚较明显(大于4mm,重度可达15mm),肿胀增厚的肠壁不规则,轮廓不光整,可呈均匀环状、息肉状或偏心性增厚,提示与粘膜结节状水肿或粘膜斑块有关;肠壁增厚严重者突入肠腔形成“拇指征”; 结肠壁的增厚程度反映炎症的进展程度。

  • 靶征:由于粘膜充血,黏膜下层水肿,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两到三层密度不同的同心圆征象,称为“靶征”。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横断CT上可见肠壁2-3层环,即强化的粘膜层、黏膜下层的低密度水肿带。

  • “手风琴征”:增强CT示肠壁弥漫性黏膜下层水肿带-低密度影与黏膜明显增厚、强化-高密度影形成类似手风琴改变,为特征性征象,常见于较重的病例,文献表明大约4%-19%的伪膜性结肠炎患者在CT上出现此征象。

  • 其他征象:肠周渗出、腹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黏膜内积气、肠系膜血管增粗扭曲聚

    集等。

    f65cbe05a3a0292298f546d552c2e08.jpg

dd2c0b3bd391c0511e2abe0d4f9565f.jpg


鉴别诊断:主要跟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1、克罗恩病:节段性增厚,呈“跳跃征”;肠壁以不对称增厚为主,系膜侧肠壁增厚为甚,增强扫描后肠壁黏膜层不均匀强化表现形成“靶征”,此靶环征厚薄不一。常引起肠壁裂隙状或穿透性溃疡;肠系膜血管充血扩张,呈“梳齿征”;周围纤维脂肪增生,脂肪“爬行征”。

2、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连续性增厚,肠壁增厚较轻、较对称,活动期管壁分层强化,黏膜面强化明显。晚期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改变。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