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孔区的脊索瘤
分享病例

兴安盟人民医院 常志强

  • 发布:
  • 常志强
  • 类型: 原创
  • 浏览:
  • 1065
  • 编码: 6377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男,45岁,声音嘶哑1月半,外院头颅MRI示右侧颈静脉孔区占位。


我是标题

1/10

病案讨论

影像学表现:CT示右侧颈静脉孔区低密度占位,内见斑点状钙化灶,骨窗提示邻近骨质结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MR示病变呈长T1极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无扩散受限,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病理:(肿瘤):经典型脊索瘤。另见纤维结缔组织、骨组织及横纹肌组织。

(硬膜):纤维结缔组织、骨组织及少量脊索瘤组织。

(骨头):纤维结缔组织及骨组织,局灶见少量脊索瘤组织。

免疫组化结果:1号片:Brachyury(+),CK(+),Ki-67(约3-5%);6号片:CK(+),Brachyury(+)。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骨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残存的胚胎脊索或异位脊索,可发生于脊柱中轴骨的任何部位,其中以一头(枕骨斜坡)和一尾(骶尾椎)最常见,两者约占 80%-90%;发病年龄也具有一头一尾的特征,即多见于老年人及青少年;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方法。

临床表现:脊索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位置较深、且生长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与肿瘤位置及对邻近组织结构侵犯密切相关,最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表现为弥漫性持续性钝痛,并向后颈枕部放射。

病理分型:

1. 经典型:最多见,其内无软骨或其他间充质;

2. 软骨样型:约占 5%-15%,既有经典型脊索瘤的结构,又含有丰富的软骨样区域或钙化;

3. 去分化型:由经典型或软骨样型脊索瘤成分和恶性间充质成分构成。

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病灶位于中线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规则/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能与病灶内部液化坏死、囊变、出血有关),边界清楚,病灶内或周边常可见点状或条片状残存骨质或钙化

MRI 平扫:信号混杂而不均匀,T1WI 多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其内高信号区域可能为钙化、出血或黏蛋白成分,T2WI 呈混杂高信号,其内低信号提示为死骨、钙化或纤维间隔,且纤维间隔常将肿瘤分成小叶状,典型者呈蜂房样改变。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持续性、缓慢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为上升型和平台型,随着时间的延长,瘤内低信号纤维分隔可见强化

dbf7324d15867e5497586ac76dcf24f5.png

病例展示:53 岁,男性,头痛 5 月,加重伴双眼视物模糊 2 月。

4773e699e3ad0a56792ebe932db95321.png

11d0e72285b3b5601dcbc1d895129728.png

诊断要点:

1、发病部位与年龄的两个一头一尾(即枕骨斜坡、骶尾椎和老年人、青少年)

2、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T2WI 上蜂房样改变为其特征性表现,病灶内囊变、钙化/死骨、出血较常见

3、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动态曲线为上升型为主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