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诊断的肺隐球菌病
分享病例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张明辉教授

  • 发布:
  • 张明辉
  • 类型: 原创
  • 校对:
  • 陆喜红
  • 时间: 2024-09-07 21:43
  • 浏览:
  • 1771
  • 编码: 6433
  • 是否确诊: 诊断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患者,男,23岁。

主诉:胸痛10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疼痛明显,疼痛位于左侧胸部及胸前区,吸气及右侧转身时为著,无发热、咳嗽,无咯血,无咽喉紧缩感及肩背部放射痛,无心悸、胸闷,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无晕厥、黑曚,于当地县医院行双肺CT示左肺上叶感染性病变、胸腔积液,给予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1周,疼痛较前好转,复查CT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我院,门诊以``肺脓肿伴有肺炎′′收入院。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冠心病病史。否认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否认胆结石病史。否认胆囊炎病史。否认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7.33  (10^9/L) , 中性粒细胞 5.40 (10^9/L), 淋巴细胞 1.41  (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 73.7 %, 淋巴细胞比率 19.3 %。

 


我是标题

1/10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束旁见条片样影,邻近并可见多个结节样影,左肺上叶舌段胸膜下可见团片样实变,并可见支气管充气症,支气管充气征未达胸膜下,表现为部分支气管充气征,病变边缘模糊,内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邻近胸膜增厚,病变长轴与胸膜长轴平行。

病案结果肺隐球菌病

微信图片_20240907212554.png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机会性、侵袭性肺真菌病。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 以及艾滋病等低免疫功能人群增加,PC发病率逐年增高。

流行病学:

     隐球菌最早于1894年被发现,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的爆发才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它们存在于鸟粪、土壤及腐烂的树皮等多种自然环境中。隐球菌属共有30多种分型,但主要影响动物和 人类的隐球菌病原体为新型隐球菌和Gattii隐球菌两个变种。新型隐球菌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而Gattii隐球菌通常被视为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好发的真菌感染,但目前在北美和北欧等地区也有发现Gattii隐球菌的传播。
    PC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发病率己仅次于肺曲霉菌病,居第2位。国外报道的PC主要集中在免疫缺陷或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人群,而我国针对PC的多项回顾性调查均显示超过60%的PC患者是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男性PC患者居多,在国内外报道中大体一致。

临床表现:

    PC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和致病菌种,缺乏特异性,可无症状,也可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研究表明,PC在高达25%~55%的患者中无明显症状,仅在胸部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病灶。此类患者肺部病灶多较局限,并且较少出现播散性病变。在无免疫抑制患者中,咳嗽、咳痰、胸闷及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而免疫抑制患者通常症状多且重,病变广泛,容易全身播散,可出现胸痛、高热、气促及低氧血症等,在严重或未经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中,可能会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

影像表现:

    PC的影像学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结节/肿块型、浸润实变型、混合型以及弥漫粟粒型。结节/肿块型最多见,占57%~82%,可为单发或多发。由于隐球菌孢子直径较小,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常移行至肺循环末梢血流缓慢或停滞处,产生脏层胸膜下炎性反应。因此,典型的病灶大多分布于肺外周带或胸膜下2 cm以内,且病灶长轴常与胸膜平行,累及双肺下叶居多。隐球菌随空气流动沿支气管分布传播,病变可呈簇状聚集,形成特征性的“蘑菇兄弟征”。其他伴随征象以空洞、晕征和空气支气管征较为常见。由于肉芽肿性病变中纤维组织的不均匀收缩,部分也可伴随分叶、毛刺,临近胸膜者可出现胸膜凹陷征。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由于对病原体监控识别能力下降,不易形成肉芽肿上多表现为渗出性和坏死性病变,病原体易在肺内播散,肺部病灶复杂多发,多可见实变影和磨玻璃影,并可与结节肿块影并存。

鉴别诊断:

1. 肺癌:结节/肿块型PC可有分叶、毛刺改变及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易误诊为肺癌。但PC常表现为浅分叶,毛刺较长而柔软,且病灶内支气管走形自然。肺癌多呈深分叶、细短毛刺及支气管走形僵硬甚至截断,可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

2. 肺结核:PC多分布于下叶外周带,而后者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且肺结核球多伴钙化及周围卫星灶。

3. 淋巴瘤:淋巴瘤多垂直胸膜分布,隐球菌多平行胸膜分布,而且淋巴瘤增强多有血管漂浮征,而隐球菌增强扫描内部多无血管影。

 4.细菌性肺炎:浸润实变型PC和细菌性肺炎在影像上两者均可表现为大片实变影,PC常密度更不均匀,可伴坏死和周围磨玻璃影。而且临床上细菌性肺炎临床症状更明显。

参考文献:

[1]董丹妮,戴琦,张景峰.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24,36(5):693-696.DOI:10.3969/j.issn.1671-0800.2024.05.039.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