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Langhan'sX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性肉芽肿)
分享病例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卢粉

  • 发布:
  • 杨卢粉
  • 类型: 整理
  • 浏览:
  • 1049
  • 编码: 6619
  • 是否确诊: 诊断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患者:男,5岁。

主诉: 发现头顶部包块2周,

现病史: 患者诉2周前因头顶部疼痛拒按发现约成人拇指大小包块,无头晕,无心慌、气促,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等不适,院外未行特殊治疗,疼痛自行缓解,今来我院就诊,门诊头颅CT提示顶骨嗜酸性肉芽肿?遂以“头顶部包块性质待查”收入我科。


我是标题

1/10

病案讨论

影像所见:双侧大脑半球对称,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小脑及脑干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脑室系统及脑池未见明显扩张,脑沟、裂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无移位。右顶骨局部缺损,代之以等T1长T2信号影,边界欠清,对应头皮隆起,DWI无明显弥散受限,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典型层面:


image.png

影像学诊断:头颅MRI平扫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右顶骨及头皮区域病灶,多考虑嗜酸性肉芽肿,结合临床。

手术经过:以包块为中心做梭形切口,长约8cm,切除多余皮肤、皮下,显露包块,见直径约2.5cm圆形质软包块,形状不规则,无包膜,边界不清晰,骨质破坏,硬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包块及周围骨膜,椎板咬骨钳咬除异常骨质及边缘部分正常骨质,高转速磨钻打磨周围骨质,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细致止血后逐层缝合,留置橡皮引流片一条,加压包扎,术毕。

病理结果:(颅骨)Langhan'sX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性肉芽肿)。


d8bcdd6b084bc468f37326ce3c32d1f.jpg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树突状前体细胞的罕见造血系统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LCH是多系统疾病,最多见于骨组织,其中颅骨占约90%。颅骨发病位置额骨>顶骨>颞骨>枕骨。

        病因尚不太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免疫调节性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免疫系统的未成熟有关,但随年龄增长这种免疫缺陷有所减轻。病理表现主要为肉芽肿从髓腔生长,压迫和破坏骨皮质,并可侵入软组织形成局部质软组织样肿块。实验室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临床表现主要为病变处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部分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常因外伤检查偶然发现。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根据WH0分类,该病定义为中间类型的肿瘤。分为三种类型: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EG)、勒-雪病(Letterer-Siwe disease,LS)和韩一薛一柯病(Hand-Schuller-Christian disease,HSC)。

(1)嗜酸性肉芽肿:累及单一部位,如颅骨、椎骨、肺等;

(2)勒-雪病:单系统多灶性病变,同一种系统内累及多个部位,多为骨组织;

(3)韩一薛一柯病:多系统多灶病变,可累及骨组织、皮肤、淋巴结、肝、脾等。

         影像表现:根据影像学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及范围,将颅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该型最常见)、肿块双凸型及肿块多发型。

        肿块不明显型:  CT表现为颅骨局限性的小范围不全性骨质破坏,以板障及外板破坏为主,边缘不光整,无硬化;内板可有少许破坏,但仍大致连续。破坏区肉芽肿形成不明显,多呈轻微凸起、较均匀的稍高密度软组织影。

         肿块外凸型:  CT表现为典型的颅骨“穿凿样”骨质破坏,内外板完全破坏后不平衡导致“斜边征”,多见外板破坏范围大于内板,破坏区边缘清晰、不光整,无硬化环,部分可见死骨残留,呈典型“钮扣征”。破坏区肉芽肿明显向外凸起呈丘状或新月形,外缘为白线样颅骨外膜,内侧以颅骨缺损区为基底,肿块密度不匀,其内部分可见较低密度的脂质成分,偶可见部分囊变。颅骨破坏直径>3cm者需作颅骨修补。MRI:肿块信号不均,主要以T1稍低、T2稍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条絮样或斑点状短T1长T2信号影。

686190c3106935a73f712a855a0a197.png

      

  肿块双凸型: 破坏区肉芽肿块呈“双凸”形,内缘呈弧形向颅内蔓延并压迫硬脑膜(CT和MRI分别表现为线状高密度影和低信号影),线状影模糊或消失提示硬脑膜受累,相邻脑实质有不同程度受压。部分临近硬脑膜增厚,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部分双凸形肿块沿颅板向周围延伸,包绕相邻的颅骨破坏端,形成明显“袖套征”。肿块密度与肿块外凸型大致相似。此外,该型颅骨破坏范围多为内板大于外板,与肿块外凸型相反。

9f10ad3eb3f44718ceb3a4f390314f3.jpg

       肿块多发型: 颅骨多发、程度和范围不一的骨质破坏,呈“地图颅”样外观。

鉴别诊断:

1.颅骨血管瘤:单发,良性缓慢生长,多见中年女性,典型表现为板障膨胀,内外皮质变薄或外板消失,呈边界清楚的膨胀性破坏区,内有放射状骨性间隔,放射状骨针与颅板垂直,表现为典型的溶骨性的“蜂窝状”或“日光放射状改变。

dcfa74b2a1b004a34aae6562649cfe0.jpg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典型病理表现为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纤维组织中含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束状和漩涡状胶原纤维及编织状骨小梁,病变边缘骨小梁和正常骨小梁移行

CT和MR特征表现为受累骨膨大、骨髓腔密度增高或信号减低、均匀或不均匀,病变沿骨生长方向延伸、与正常骨组织无明确分界,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CT上密度或MR上信号因病变区所含纤维组织、骨组织、骨小梁的量或比例及成熟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68bc54f2730342a15d396837753d8a6.jpg


总结

     LCH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常见于额顶骨

     CT及MRI表现为骨质缺损,边界清晰,无硬化,可在颅内外板形成软组织肿块。可形成典型“斜边征”“钮扣征”“袖套征”,部分可见脂质成分,偶可见部分囊变。部分病灶临近脑膜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

      单一病变,首选随访观察,也可行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或向病灶内注射激素类药物;可辅以小剂量放疗。多器官病变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