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血管瘤
分享病例

荆门市中心医院 李文文

  • 发布:
  • 李文文
  • 类型: 原创
  • 浏览:
  • 2080
  • 编码: 6962
  • 是否确诊: 诊断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患者:女,74岁。

主诉:左侧鼻腔出血反复发作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出血,量少,可自行血止,伴左侧鼻塞、不伴流脓涕,不伴头痛、头昏,偶尔有打喷嚏、流清涕,无面部胀痛,伴嗅觉减退等症状,今日再发左侧鼻腔出血,量较大,难以血止。发病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无特殊。

我是标题

1/10

病案讨论

鼻窦CT平扫示:左侧前鼻孔内见结节状稍低密度影,边界清,直径约2cm。

鼻窦MR平扫及增强示:左侧前鼻孔内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直径约1.8cm,DWI呈高信号,增强呈明显渐进性强化。

影像学诊断:左侧鼻腔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

入院行鼻内镜下左侧鼻腔肿瘤切除术,术中鼻内镜下见:左侧鼻腔暗红色新生物堵塞前鼻孔,见基底部在鼻中隔上,表面不平、可见溃烂。

病理结果:(左侧鼻腔新生物)考虑为血管瘤。

图片1.png

       血管瘤是脉管组织良性肿瘤之一,鼻部常发生于鼻腔,发生于鼻窦者少见。鼻窦鼻腔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其中以毛细血管瘤较为常见,约占80%;前者多发于鼻中隔前部和下鼻甲前端,后者多发生于上颌窦及其窦口、筛窦及中下鼻甲处。

       鼻部血管瘤病因不清,可能与创伤、感染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主要表现为单侧进行性鼻塞和反复鼻出血,亦可有血性鼻涕。鼻腔检查可见紫红色肿块,质地柔软,触之易出血。随着肿瘤的生长,如肿瘤压迫鼻中隔偏曲,可致双侧鼻塞;如向后突入鼻咽部可造成咽鼓管阻塞;肿瘤较大可使相应的窦腔扩大,骨壁受压吸收,向外扩展可致面颊部膨隆、眼球移位、复视和头痛等压迫性症状。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鼻腔或鼻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较大的肿块可使局部骨质受压变薄、骨壁可吸收破坏及窦腔呈不同程度膨大变形;MRI T1WI通常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小病灶信号均匀,较大病灶信号通常不均匀;增强呈渐进性明显强化;有时可见高密度钙化或静脉石

       鉴别诊断

       1. 鼻息肉:病理上由黏膜水肿和增生组成,伴有黏膜下液体聚集,分为水肿型(最常见)、腺泡型和纤维型,可同时发生于鼻窦和鼻腔。CT密度较低,MRI通常为长T1、长T2信号影,密度、信号较均匀,增强后周边黏膜强化,少数可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邻近骨质可出现吸收变薄或增生硬化表现。

       2. 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鼻窦较常见肿瘤,以鼻腔外侧壁近中鼻道处常见,常曼延到邻近鼻窦。单侧多见,呈分叶状,边界清晰,MRI特征表现为T2WI或增强序列呈“栅栏征”或“脑回征”

       3.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鳞癌最常见,呈浸润型生长,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常见骨质破坏。CT通常呈等密度,当肿瘤较大时密度不均常见坏死,可伴钙化;病变窦腔可见扩大及邻近骨质破坏。MRI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呈轻或中度不均匀强化。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