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淋巴瘤
分享病例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卢粉教授

  • 现价:
  • ¥2.00 /20
  • 原价: ¥20.00
  • 校对:
  • 李文文
  • 时间: 2024-12-23 00:43
  • 浏览:
  • 2505
  • 编码: 7135
  • 是否确诊: 诊断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基本信息

患者:女,60岁。

简要病史

主诉:右侧颈部肿痛3天。

现病史: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部肿痛,偶有咽痛,不伴发热、鼻塞、咳嗽、流血涕痰中带血、吞咽痛等不适,自行口服消炎药后肿胀减轻。为求治疗,今来我院就诊,检查后诊断为“鼻咽部病变”收入住院。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糖尿病3年余,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2片/次 2次/天,阿卡波糖片1片/次 2次/天,未规律监测,3月前因“脑梗”住院输液治疗,无后遗症,否认高血压、心脏病。有肝炎;无结核疟疾,预防接种史不详,有手术史;无外伤史、输血史、献血史,磺胺类过敏,无其它食物、药物过敏史。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影像所见:鼻咽顶后壁、左侧壁及左侧咽隐窝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小约29mmx22mmx13mm(左右径x上下径),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b值弥散受限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周围骨质未见破坏。双侧颈部多发大小不等软组织结节影,较大者位于右侧,大小约15mmx12m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右侧上颌窦粘膜强化。

影像诊断: 鼻咽顶后壁、左侧壁及左侧咽隐窝占位伴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结合平扫+增强影像分析,多考虑恶性病变,1)鼻咽癌,2)淋巴瘤?建议结合病理。

病理结果:淋巴瘤

28520d740824725fc2bfd24e237aff5.png

概述:鼻咽部淋巴瘤发生于鼻咽顶壁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附近粘膜内聚集的淋巴小结。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头颈部淋巴瘤8%。多见于中年男性,好发于鼻咽顶部。

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吞咽困难、头痛、嗅觉障碍等。·可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首发症状。多伴有纵隔及腹腔广泛淋巴结肿大。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结合局部放疗。

病理:以小圆细胞为主,核分裂多见。肿瘤实质丰富而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增生,细胞形态、大小相对一致,呈片状密集分布。

影像表现:

CT: 鼻咽腔弥漫分布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MRI: 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弥散明显受限。·增强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病灶范围广,呈“平铺式”生长,并常侵犯鼻腔及口咽。周围深层组织及颅底骨质侵犯少,可出现同侧腭或舌扁桃体浸润。常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意义:腮腺内淋巴结),较少坏死或包膜外侵犯(密度及信号均匀)。

鉴别诊断-鼻咽癌

好发于咽隐窝、鼻咽顶后壁。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腔不对称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可有咽旁间隙侵犯,邻近骨质常有破坏。·颈部转移淋巴结坏死常见。

鉴别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

常见于男性青少年,鼻出血,好发于鼻后孔区及蝶腭孔区。鼻咽部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T1WI等或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瘤内流空血管“椒盐征”。增强显著强化。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破坏。

鉴别诊断-腺样体肥大

多见于青少年,鼻塞、张口呼吸,打鼾。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密度/信号均匀,咽隐窝受压变窄,但轮廓清晰。不累及下方肌肉,邻近骨质无破坏。·颈部无肿大淋巴结。

小结

鼻咽部淋巴瘤好发于鼻咽顶部。CT表现鼻咽腔弥漫分布均匀软组织密度影。MRI表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弥散明显受限。增强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周围深层组织及颅底骨质侵犯少。常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参考文献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