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脑病(ANE)
分享病例

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医院 李文文教授

  • 现价:
  • ¥5.00 /50
  • 原价: ¥50.00
  • 浏览:
  • 2454
  • 编码: 7189
  • 是否确诊: 几乎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基本信息

患儿:女,6岁。

简要病史

主诉:家属代述患儿乏力、腹痛2天。

现病史:患儿约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痛不适,查体温37.6℃,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输液等治疗(具体不详),患儿症状未见好转,出现头晕等不适;1天前患儿出现意识改变、精神状态差、腹泻等不适,最高体温38.6℃,患儿家属为行进一步诊疗效,遂至本院,急诊以“甲流,坏死性脑炎,脓毒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差,大便间断腹泻,小便未诉明显异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神志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

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弱阳性。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总蛋白:0.572g/L(0.15-0.45),葡萄糖:5.13mmol/L(3.33-4.44),乳酸脱氢酶:47U/L(10-25)。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影像表现

颅脑MR平扫:双侧丘脑可见对称性分布椭圆形T1WI、T2WI高低混杂信号影,呈“靶征”改变,周围水肿明显。

颅脑MRA:上下矢状窦、乙状窦、横窦、直窦、窦汇及大脑内静脉走行自然,边缘光整,其内未见充盈缺损。

一周后复查颅脑MR:双侧丘脑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水肿明显减轻。

最终诊断:急性坏死性脑病(ANE)。

病例讨论

       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急性、爆发性重症脑病,主要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亦可见于成人。临床上以惊厥、意识障碍及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为特征,病死率高达30%,幸存者多遗留轻重不一神经系统症状,是一组临床影像综合征。诱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常见为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免疫介导和遗传(RANBP2)突变。

       影像学表现为丘脑、脑干、壳核、脑室周围白质及小脑多发对称性斑片状或类圆形长T1、T2病灶,其中双侧丘脑对称性受累、出血、扩散受限以及“靶形征”、“三色板征”的三层信号(特别是ADC图像)具有特征性。诊断基于临床、脑脊液分析及影像学检查,并排除其他诊断。

图片1.png

       诊断标准:1. 发热性疾病1-3d后出现急性脑病,必需指标:意识恶化(甚至昏迷);支持指标:惊厥。2. 颅脑影像学显示对称性、多发性病灶,必需部位:双侧丘脑;支持部位: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及小脑等。3. 脑脊液检查无细胞数升高,常见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4. 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5. 排除其他疾病(感染性、代谢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鉴别诊断:

       1. 日本乙型脑炎:为噬神经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蚊媒病毒传染病,发病高峰为6-9月,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急性起病为特征,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和病原学。影像上丘脑受累达到90%-100%,基底节受累占35%,中脑占58%,因此,丘脑及中脑受累是乙脑特征性影像表现,双侧丘脑病变非对称性为主,早期感染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DWI高信号,逐渐演变成血管源性水肿,DWI呈等或低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

       2. leigh病(亚急性坏死性脑病):一种罕见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线粒体病,临床上很少出现发热、头痛及意识障碍症状,血乳酸实验及MRS可见乳酸峰有特异性。此外,在累及丘脑及中脑中,可出现较典型的“熊猫脸”征(易与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感染等影像重叠)。

       3. 深静脉梗死:以大脑大静脉血栓常见常见出血,通常累及丘脑,还可累及基底节、放射冠等部位。MRV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