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论蛇系列之“蛇眼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分享病例

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医院 李文文

  • 现价:
  • ¥5.00 /50
  • 原价: ¥50.00
  • 浏览:
  • 2214
  • 编码: 7333
  • 是否确诊: 几乎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基本信息

患者:男,52岁。

简要病史

简要病史:患者主诉咯血2小时余,既往长期干咳,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收入**医院呼吸内科行支气管内镜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尖段狭窄、左下肺内基底段支气管出血,随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术后相继出现右下肢无力、尿便障碍、感觉障碍(躯干及以下感觉麻木、感觉减退)。查体:右下肢肌力0级,余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T4以下感觉减退(左下肢较右侧明显),左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右侧跖反射减弱。请神经内科、脊柱外科会诊后考虑脊髓梗死可能,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激素冲击治疗及康复锻炼。患者症状好转,能自行活动,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感觉较前好转。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影像表现

胸髓MR平扫及增强示:T1-T2椎体水平脊髓内见长条状稍长T1、T2信号,增强呈条片状强化,横轴位增强可见脊髓前部对称点状强化。

影像学诊断:T1-T2水平脊髓梗死,提示脊髓前动脉闭塞。

病例讨论

       脊髓梗死(Spinal Cord Infarction,SCI)是脊髓缺血所致的细胞死亡。临床相对罕见,仅占所有缺血性中风的1%~2%。发生于脊髓前动脉供血区或脊髓后动脉供血区,前者多见,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又称为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变。ASAS由Preobranshenski于1904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且预后较差的病症,多见于成人,儿童发病也占一定比例。

       ASAS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胸腹部动脉瘤、主动脉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手术并发症、肿瘤及创伤等导致的动脉受压等,还包括特发性因素(占据20%)及其他因素(包括胶原血管病、梅毒性血管炎、全身性低血压、减压病及纤维软骨栓塞等)。

       临床表现:多突然发病呈卒中样,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在72小时内达高峰,50%患者于12小时达高峰,神经损伤取决于受累程度及范围。主要表现为损伤水平以下截瘫、局灶性神经根疼痛、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丧失、本体感觉正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直立性低血压)及膀胱及肠道功能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多无异常;急性期(6~24小时):DWI对缺血灶敏感,可能发现病灶信号变化;亚急性期(>24h)开始出现广泛的血管源性水肿,脊髓增粗,脊髓缺血节段前2/3区域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序列显示病灶更清晰,矢状位图像可见脊髓腹侧铅笔样T2WI高信号,轴位图像可出现典型的左右对称脊髓前角圆形T2WI高信号,称“蛇眼征”或“猫头鹰眼征”;发病第1周增强即可见强化,强化通常持续6-7周;慢性期可见局部或广泛的脊髓萎缩。CTA、MRA、DSA可评估脊髓动脉情况,排除血管畸形。

捕获.png



       “蛇眼征”并非ASAS的特异性征象,其他疾病如脊髓型颈椎病、肌萎缩侧索硬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平山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脊髓炎、HIV脊髓炎、蜱传脑脊髓炎、连枷臂综合征、视神经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病等疾病均可出现“蛇眼征”表现。


       鉴别诊断:

       1. 急性脊髓炎:发病前有感染或预防接种史,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增高。病变常累及5个以上椎体节段,范围一般大于脊髓横断面2/3。临床表现通常为横断性损伤。MRI表现为脊髓节段性肿胀增粗,伴散在边缘不清的斑点状、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有水肿带和占位效应。

       2.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常见于视神经脊髓炎(NMO)、多发性硬化(MS)等。前者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相关,临床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视神经和脊髓可同时或相继受累。病变主要位于颈胸髓,呈纵向长节段横贯性分布,矢状位表现为连续长节段(≥3个椎体节段),多累及中央灰质和部分白质,轴位呈圆形或H形。后者的临床特征为时间和空间存在多发性、症状发作-缓解交替出现。脊髓病灶平行脊髓长轴分布,长度通常小于2个椎体节段,多位于脊髓周边,范围小于脊髓横断面的1/2,活动期病灶可见明显强化。激素治疗有效。

       3. 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系维生素B12吸收和(或)代谢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下位颈髓和上位胸髓为主,典型表现为四肢或双下肢深感觉及本体感觉障碍。MR表现为T2WI、STIR矢状位脊髓后部纵行条带状高信号,轴位表现为后索及侧索对称分布的高信号,呈“倒V字征”或“反兔耳征”,具有特征性。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