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神经鞘瘤
分享病例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张明辉教授

  • 现价:
  • ¥5.00 /50
  • 原价: ¥50.00
  • 校对:
  • 杨卢粉
  • 时间: 2025-03-22 22:24
  • 浏览:
  • 2265
  • 编码: 7630
  • 是否确诊: 诊断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基本信息

患者:女,78岁。


简要病史

主诉:咳嗽、喘息,近20天来咳喘加重,咳黄痰,伴有憋喘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喘息,经治疗后好转。此后多受凉后出现上述症状反复加重。近20+天来咳喘加重,咳黄痰,伴有憋喘,夜间加重,伴有上腹部隐痛、烧灼感、反酸,不思饮食,大便干结,无发热、咯血,无胸痛、心慌,在外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来诊收入院。

既往史:有“白内障”病史,右侧白内障曾行手术治疗。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鳞癌相关抗原均阴性。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影像表现

肺部CT表现:胸廓饱满,纵隔气管居中,双肺部分支气管壁增厚,双肺局部小斑片样影,边缘模糊,右肺下叶近肺门区见结节影,大小约为19*22mm,边缘光滑锐利,邻近支气管受压变窄,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渐进强化,病变边缘可见血管贴边征,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心脏大小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胸腔未见积液,胸膜无增厚。


最终诊断

病理结果:

(右肺门肿物穿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排列密集,未见确切核分裂像,结合免疫组化考虑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请结合临床及影像。

免疫组化结果:CK(-),EMA(-),CD34(-),SMA(-),Desmin(-),S-100(+),Ki67-MIB1(2%),B-catenin(膜浆+),Bcl-2(+),CD99(-),Myogenin(-),Calponin(-),STAT6(-),MUC4(-),TLE1(部分+),Dog-1(-),CD117(部分+),SOX10(+),HMB45(-)。

image.png

病例讨论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施万细胞的一种周围神经性肿瘤,常见于头、颈、口腔、躯干及四肢等浅表部位。胸部神经鞘瘤多来源于脊神经,常见于后纵隔脊柱旁区,少数来源于肋间神经、迷走神经、臂丛神经及膈神经,发生于肺内者十分罕见。肺内神经鞘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分化充分,恶性多为原发性,为分化很差的梭形细胞肉瘤,侵袭性明显。

肺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青年多见。按起源部位可分支气管神经鞘瘤和肺内神经鞘瘤,它可能是自然发生,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的刺激引起,例如辐射、外伤、肺内感染及其它刺激因素。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位置及阻塞程度有关。

病理特征:镜下见肿瘤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正常结构分界清晰,组织学上含有经典型神经鞘瘤结构,即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两种结构Antoni A区多由紧密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呈束状排列,有时可见核内假包涵体,胞质界限不清,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无或偶见,常见栅栏状排列结构,有时细胞呈洋葱皮样排列,并可见Verocay小体。Antoni B区的细胞呈不规则排列,且细胞成分较少,间质常为疏松样基质,常可见大小不等的微囊结构及大而不规则的厚壁血管腔,少数间质内可见大量黏液,类似神经黏液瘤或其他黏液性软组织肿瘤。

影像特征:

肺神经鞘瘤的CT主要表现为肺内软组织肿块影,根据病灶起源不同,其发生部位也不一样,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常较清楚,多有完整包膜,少见毛刺改变,平扫密度较其他软组织肿瘤偏低,CT增强扫描一般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

1. 结核球: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边缘较光整,密度较高且均匀,部分可见钙化,近胸膜的结核球还可见胸膜牵拉,领近的肺野可见卫星病灶

2. 肺癌:肿瘤密度较神经鞘瘤高,常接近肌肉密度,多有分叶、毛刺,沿支气管壁及肺泡壁浸润生长,易侵犯支气管,常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而神经鞘瘤少有淋巴结转移,另外肺癌常包绕、侵犯血管。

3. 错构瘤:多有爆米花样钙化,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影


参考文献

[1] 冯润林,陶燕萍.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38(4):480-482.DOI:10.13315/j.cnki.cjcep.2022.04.022.

[2] 江光前,李红.肺神经鞘瘤1例[J].巴楚医学,2018,1(4):88-90.DOI:10.3969/j.issn.2096-6113.2018.04.020.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