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施彪

发布于2023-07-14 16:10

免费
简要病史

女,37岁,发现盆腔包块5+年。

肿标:NSE 7.18ng/ml  ,CA724 10.84 IU/ml,其余阴性。

阴超示:左侧附件区混合回声灶(等回声及无回声)。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image.png

image.png

大体检查:

“左侧”输卵管:破碎输卵管及机化血块,输卵管长3.5cm,管径增粗1.5cm,血块堆径4.0cm。

“左侧卵巢病损”灰红囊壁样组织,长径约5.0cm,壁厚0.3cm,内容物流失,内壁见灰白结节1枚,径1.0cm。

image.png

病理:

1.左侧输卵管妊娠;

2.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伴钙化结节形成。

讨论:

      功能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生长于子宫腔内膜以外的部位,伴随生理性月经周期出血、积血而形成的疾病。EMT分为卵巢型、腹膜型、深部浸润型及其他部位型。卵巢型EMT又分为微小囊变型和囊肿型。其中囊肿型多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约占EMT40%。约5%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绝经后的女性,建议外源性雌激素替代治疗发挥作用。

       国内外有文献报道多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有CA125及(或)CA199异常升高,其中CA125最高达9537U/ml,CA199最高达15653U/ml。Mcbean等发现异位的子宫内膜分泌CA125的能力是正常子宫的2-4倍。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CA199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异位的子宫内膜分泌CA199,且血清CA199值与异位内CA199的表达率呈正相关。

影像表现:

 CT:

①与子宫粘连或紧贴的囊性肿块: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双侧发病时可形成蝴蝶状的三联征;

②囊肿密度高:CT值为20~50HU,多呈混浊污秽状,部分可呈水样密度及新鲜出血样密度;囊肿内也可见团块样、斑片状、弧形局灶性高密度灶。

③囊壁可薄、可厚或厚薄不均,以厚薄不均最常见,甚至可呈蜂窝样改变,可能是纤维渗出包裹而形成;

④增强扫描囊液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可轻中度环形强化,也可明显强化,可显示多个小囊及分房,即囊内囊、卫星囊;

⑤粘连征象:表现为病灶边界模糊,有时可见条索影伸向邻近组织;相邻肠管形态位置固定,与囊肿相贴的肠管、膀胱壁增厚。

MR:

①形态特征:囊肿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占大多数,病变常多发,主要表现为大囊周围伴发多个大小不一的小囊肿,称为“卫星囊”。卫星囊是由于卵巢周期性的反复出血,囊腔压力过致囊液流出,被增生的纤维组织重新包裹成小囊,逐渐聚集在大囊的周围所形成。部分病例还可见到“囊壁缺口征”征象,它是“卫星囊”形成的中间阶段。 

②信号特点:因病程长短及出血时相不同,MR显示囊肿内信号特点复杂多样。急性期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当囊腔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或者高信号囊肿背侧呈低信号时,称之为“阴影征”。有时也会看到液液平面。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2562

校对:王宇军

阅读:1225

文章已于2023-07-2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