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卵巢畸胎瘤

杨卢粉

发布于2023-10-16 23:45

免费
简要病史

患者:女,71岁

主诉:发现盆腔包块1月余。

现病史:1月余前在外院体检查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囊实性包块(考虑畸胎瘤),当时阴道少量出血,暗红色,持续2天,自行停止,无腹痛、腹胀,无便秘,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给予“中药”治疗1月(具体用药不详),口服中药后偶有腹泻,呈黄色细便,3天前复查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包块无明显改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遂以“盆腔包块”收入院。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无异常,偶有腹泻,体重无明显变化。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

    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显示:子宫左侧缘、左侧附件区可见一大小约54mmX45mmX50mm(前后径x左右径x上下径)的类圆形混杂信号影,以等短T1等长T2信号为主,边界清,部分区域压脂序列呈低信号,DWI(高b值)显示部分区域弥散受限;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右侧附件区病灶大小约12mm×8mm,增强扫描边缘环形强化。

    影像诊断:左侧附件区占位,结合MRI平扫及增强影像分析,考虑为畸胎瘤

                     右侧附件区囊性病变

    病理结果:左侧附件区成熟性畸胎瘤

                     右侧附件区卵巢黄素囊肿

病理.jpg

    成熟畸胎瘤是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20%。肿瘤由来自三个胚层的成熟组织构成,呈囊性,表面光滑,囊壁较厚,内含皮脂样物质、脂肪、毛发,并可有浆液、牙齿或骨组织。大约10%的成熟畸胎瘤为双侧性。恶性发生率很低,不足2%。肿瘤可发生扭转或破裂。

    临床上成熟畸胎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主要见于育龄妇女,通常无症状,大者可触及肿块,发生扭转时出现疼痛。

    CT表现为盆腔内边界清楚的混杂密度肿块,内含脂肪、软组织密度成分和钙化有时肿块内可见脂肪-液面,有时肿块内可见牙齿、骨骼和头皮构成的头结节 (Rokitansky结节),凸向腔内。


微信图片_20231016233805.jpg

    MRI:典型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肿块,大多包膜完整;病变内脂肪成分表现为 T1WI、T2WI高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被抑制,呈低信号改变;头发、牙齿及骨骼在各序列均为低信号改变。头结节信号表现多样,与头结节内含有多胚层结构有关;实性部分多无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 脂肪成分较少的畸胎瘤需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肿瘤鉴别:卵巢浆液性肿瘤一般为单房、均匀囊性、囊壁光滑,沙砾样钙化为特征性表现;卵巢黏液性肿瘤一般为多房、体积较大的胶冻样囊腔,钙化少见,可伴有腹腔假性黏液瘤。

    ❖ 脂肪成分为主的畸胎瘤需与盆腔内含脂性病变鉴别:鉴别要点在于判断肿块与子宫及双附件的关系,结合肿瘤本身特点。

    ❖ 成熟畸胎瘤仍需与恶性畸胎瘤鉴别:后者体积较大,不均匀性明显,可见钙化及有强化的软组织成分,脂肪成分较少,内部可有出血,邻近器官常见侵犯,肿瘤早期可见转移,晚期出现腹水及腹膜种植。CA125、CA199水平升高。

    小结

    CT和MRI检查时,卵巢囊性畸胎瘤均可见特征性表现,即盆腔内不均质肿块,内有脂肪、骨、牙齿、软组织和液体成分,边界清楚,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3309

校对:王宇军

阅读:1706

文章已于2023-10-22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