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成年人,发现身上多发包块就诊。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侧胸廓肩胛区见多发条状及片状高密度骨化影,边缘清晰,两侧腰背部软组织内见多发条片状骨化影,形态不规则,有分支状。两侧坐骨结节处亦见多发条片状骨化影连接于股骨上段,同时两侧大腿软组织内亦见多发游离骨化影。另多发胸腰椎棘突间及椎小关节间隐约可见骨桥形成。影像诊断为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最终诊断: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o ssificans progres-siva ,MOP)又叫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ibro- dysplasia ossificans pro gressiva , FOP),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是先天性双侧大脚趾畸形和全身进行性异位骨化。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病,发病率仅为两百万分之一。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患者总是出现严重的关节受限,活动能力丧失,最终因严重的胸壁限制性通气障碍或开口困难而死于心肺功能衰竭或极度营养障碍。鉴于其极低的发病率和不可预测性,临床医生往往会误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为骨肉瘤、淋巴水肿、软组织肿瘤、硬纤维瘤等,并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侵入性手术。目前全世界仅600余例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病例被诊断,有更多的病例仍未被诊断而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接受错误的处理,因此对进行性骨化性肌炎认识和正确预防和治疗相当重要。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发生机制: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由编码激活素A型受体I/激活素样激酶2的基因ACVR1/ALK2的反复激活突变所致。ACVR1/ALK2是一种骨形态发生蛋白(BMP)Ⅰ型受体,该受体的突变易导致BMP/ACVR1/Smads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从而导致异位骨化。
图一 BMP/ACVR1/Smads信号通路
临床表现: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典型表现为先天性双侧大脚趾畸形(图2)及全身进行性异位骨化(图3)。双侧大脚趾畸形于患儿出生时即可发现,常表现为拇外翻、第一跖骨畸形和/或单趾畸形等,一旦发现患儿有此畸形应高度重视其患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可能。全身进行性异位骨化常表现为全身多发包块,包块起初为痛性软组织包块,有的包块可逐渐消退,有的包块可自发或在刺激下(如轻微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伸、过度劳累、免疫接种、拔牙、跌倒和手术创伤等)通过软骨内成骨形成异位骨骼。
图二 先天性双侧大脚趾畸形
图三 全身进行性异位骨化
骨骼外表现:FOP 的炎症和失调的 BMP 信号传导与局灶性 CNS 脱髓鞘有关,该脱髓鞘可能涉及幕上白质、齿状核和脊髓。听力损失很常见,以及传导问题可源自中耳骨化或感音神经。涉及四肢的耀斑还可能导致淋巴管的血管外受压,导致淋巴水肿,或静脉结构受压,导致静脉淤滞和血栓形成。最具破坏性的骨骼外表现,胸椎功能不全综合征,是肋椎关节强直 和导致胸椎后凸和/或脊柱前凸的正常生理生长的间接结果。椎旁肌和肋间肌的进行性骨化也会造成胸壁畸形和限制性肺病。肺血管阻滞增加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这是 FOP 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导致胸功能不全综合征进展的因素也容易诱发肺炎,这是 FOP 患者的第二大常见死因。
影像学表现:特征性的大脚趾畸形,拇外翻,以及包括远端第一跖骨的假骨骺/内侧突起和足第一近节指骨的裂解异常,之后进行性的软组织内异位骨化,韧带的骨化等,本例胸廓、腰背部软组织内及大腿软组织内多发异位骨化均符合典型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影像学表现。
此类病变的活检是禁忌的,因为这会迅速诱发额外的发作症状。早期的FOP病变(3~4周)会涉及明显的炎性反应,随后通过与剧烈的血管生成和新血管形成相关的剧烈纤维增殖期。虽然这些早期到中期的病变的x光片和CT可能会显示出肌肉周边筋膜的平行肿胀,但是病变表现出了T1和T2的蔓延,并且在MR影像上显示出明显的对比增强,这分别反映出了炎症和新生的血管,当位于儿童的典型解剖结构位置时(上背部和颈部),MRI表现出,特别是沿着筋膜平面的扩散,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在没有异位骨化的情况下的FOP进展。活检报告普遍会检测出软骨内骨或高度细胞纤维化。此外,随着病变的成熟,FOP 病变的 MRI 信号在中期后期会变得更加不均匀,因为不仅纤维增生组织经历了无血管的凝结成软骨,而且处于活跃的FOP 病变会构成所有组织学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免遭异位骨形成的骨骼肌包括横膈膜、舌头和眼外肌。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及详细的查体。先天性双侧大脚趾畸形及全身进行性异位骨化为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干骺端增宽、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软骨瘤等可进一步验证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基因检测是进行性骨化性肌炎诊断的金标准,一旦检测出ACVR1/ALK2基因的突变即可确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图5)。
图五 ACVR1/ALK2基因的突变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治疗: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可用于抑制新生包块及缓解症状,尤其用于不可避免的侵入性操作后异位骨化的预防。但其对于已形成的包块并无作用。此外,有文章报道二磷酸盐和视黄醇维生素A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其有效性只局限于个别病例。也有报道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应用于抑制早期炎症或外伤后异位骨化的预防,但其有效性仍有待商榷。最近,一些针对BMP信号通路的药物证明了其在治疗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方面的潜力。例如,RARy激动剂可以通过降低Smads的磷酸化水平来抑制软骨形成,从而下调BMP/ACVR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异位骨形成。作为RARy激动剂的代表药物,帕洛韦酮(Palovarotene)是第一个进入多中心临床三期试验的抗进行性骨化性肌炎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根据最新的试验数据,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帕洛韦酮治疗的患者的年平均新增异位骨化体积减少了62%。此外,手术切除是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禁忌症,因为其不仅有复发的风险,并且可能成为疾病再次爆发的强烈诱因。如一定要切除包块(发生在特殊部位如颌骨或其他主要关节处的异位骨化),可等待异位骨化成熟后方行切除手术,随后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抑制炎症以防止进一步的异位骨化,同时给予精心的术后护理。即便如此,手术的预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必须权衡利弊。
病例图片来自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王群老师,在此表示感谢,讨论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于华西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天使的珊瑚FOP关爱之家公众号。
类型:整理
病例ID:ZYLM000003678
校对:王宇军
阅读:1870
文章已于2023-11-2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