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56岁,龟头肿块半年。
本科检查
阴茎发育正常,阴茎及龟头红肿较明显,龟头可见较多菜花样新生物伴糜烂破溃、渗出,形态不规则,难以外翻包皮显露冠状沟。双侧睾丸、附睾无殊。
病案讨论
MRI表现:阴茎头部及包皮结节状增厚,D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
手术经过: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侧腹股沟顺皮纹切口约3cm,逐层切开,见淋巴结1枚,大小约1.0cmcm,切除送病检,同法取右侧腹股沟前哨淋巴结组织1枚,约0.5cm大小送检;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腹股沟切口,无菌敷料覆盖。再次消毒阴茎,距肿块边缘约2cm切开包皮达白膜层面,阴茎根部上止血带;切开阴茎海绵体,游离尿道海绵体,保留足够长的尿道残端,离断尿道,缝合阴茎海绵体创面,尿道予纵行切开,外翻缝合重建尿道外口,修剪包皮,予缝合包皮。留置F16导尿管,无菌敷料包扎。手术结束,术中出血少,术后安返病房。
病理诊断:“部分阴茎”切除标本: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
巨检:龟头处见一菜花样肿块,大小2.8x2.5x2.5cm;
镜示: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细胞中度异型,浸润性生长至尿道海绵体浅层,脉管内可见癌栓。自检皮肤切缘及送检“阴茎切缘”均阴性。
淋巴结转移情况:送检“左侧腹股沟前哨淋巴结”0/1,“右侧腹股沟前哨淋巴结”1/1。
免疫组化:P53(20%+)、Ki-67(70%+)、P40(+)、P63(+)、P16(-)、D2-40(淋巴管+)、Desmin(平滑肌+)、CD31(血管+)。
阴茎癌是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阴茎肿瘤的90%以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随着人民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阴茎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鉴别诊断
阴茎乳头状瘤:可发生在阴茎包皮、龟头及冠状沟等处。肿瘤表面呈淡红色或红色,质软,可有蒂或无蒂,边界清楚,生长较慢,如继发感染,表面可形成溃疡或出血,亦可有恶臭分泌物。较大的乳头状瘤往往不易与阴茎癌区别,需依据活体组织检查才能明确鉴别。本病虽属良性肿瘤,但有可能癌变。该病一般可行局部切除治疗,并送病理学检查。
尖锐湿疣:可发生于龟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病变突起呈菜花状、乳头状、颗粒或结节状,色紫红,大小和数目不定,可有蒂,表面可糜烂。病人有性病史及性病的其它表现,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软下疳:在龟头或包皮等处初起为充血性红点,l~2天后脱皮,1周内发展成为典型的溃疡,溃疡面较清洁、表浅、无痛、扁平,肉芽呈紫红色,边缘隆起而发硬,底部有血清渗出,患部硬如橡皮,并超出其溃疡的边界。分泌物镜下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3909
校对:王宇军
阅读:1739
文章已于2023-12-2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