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42岁。
主诉:发现左大腿包块半个月。
现病史: 患者自诉发现左大腿后方包块半个月,逐渐增大,无明显诱因,包块质地硬,不可推动,触之无疼痛,患者为求诊治,就诊于**医院,门诊拟“左大腿包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神清,精神可,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下降。
专科情况:左大腿后方包块,包块质硬,不可推动,触之无疼痛,左膝关节活动未见明显受限,左足远端感觉血运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病案讨论
左侧大腿MR平扫及增强示:左侧大腿后方肌间隙内见团片状稍短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影,周围及其内见多发迂曲血管影,病灶大小约为6.6cm×6.0cm×11.6cm,边界清,邻近软组织受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区域未见明显强化,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强化影。
病理诊断:(左大腿包块)镜下见肿瘤呈巢状生长,细胞胞浆丰富嗜伊红,结合形态及免疫表型考虑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呈:MyoD1(浆+),Myogenin(-),CgA(+),Syn(-),CD56(-),S-100(-),Vimentin(+),CD34血管(+),SMA(-),Desmin(-),EMA(-),Ki-67阳性细胞指数约1%,Ki-67对照(+)。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类型不确定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0.5%~1%。该病好发于15~35岁的中青年女性。下肢深部肌肉多见,其他少见发病部位包括头颈部、纵隔、腹膜后、盆腔和骨。临床多无症状,患者常常在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脑和肝脏。首诊肿块多较大,尤其下肢及臀部为著,肿瘤位置较深,均在肌肉间隙或肌肉与骨骼之间,不易发现。而发生在前臂及手的肿块因位置表浅,发现时体积较小,远处转移少见。
ASPS形态特征为低倍镜下呈巢状结构,被富含血窦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巢中心的肿瘤细胞缺乏粘附性,形成假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为上皮样细胞,泡状核,富含细胞质,嗜酸性或含嗜酸性颗粒。
ASPS的MRI表现较为典型,T1WI呈高信号,是由血液缓慢流动所致。当肿瘤血管内存在血栓或血流过于缓慢时,引起红细胞破裂,含铁血黄素释放,T1WI信号可以更高。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与大部分软组织肿块相仿,缺乏特异性,内可见出血、坏死造成信号欠均、混杂。ASPS血供异常丰富,肿瘤内及周围经常可见粗大迂曲的血管,多位于肿瘤的上下极,此为ASPS特征性表现。肿瘤内部及周围血丰富可能是引起早期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ASPS的ADC值较一般恶性软组织肿瘤更低,可能是由于其恶性程度较高的缘故。因此ADC值明显减低可以作为诊断ASPS的一个依据。ASPS是富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后肿瘤明显强化,部分呈中度强化。
ASPS需要与下列几类疾病作鉴别:1. 横纹肌肉瘤,发病年龄较小,20岁以上发病者较少见,肿块生长迅速,具有较大的侵袭性,MRI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显著强化。2. 动静脉畸形,缺乏实性成分,T1WI、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迂曲的流空血管影呈团块状聚集,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3. 滑膜肉瘤,发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常见于四肢深部,尤其是膝关节附近;T2WI上常有三信号征:高信号区代表囊变成分,等信号为实性成分,低信号表示纤维成分和钙化。4. 孤立性纤维瘤,瘤体常呈分叶状,境界清楚,常见血管流空、坏死及出血,磁共振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有时可呈等低信号,增强后可见延迟强化。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838
校对:李文文
阅读:1219
文章已于2024-03-2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