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37岁,右侧口眼歪斜1月半。
病案讨论
MR表现:右侧面神经乳突段局部结节状影,直径约6mm,增强后明显强化。
面神经是最复杂的颅神经之一,负责面部表情、流泪、流涎和味觉。它也是身体中最常见的会麻痹瘫痪的神经之一,由于它在面部表情中的重要作用,它的麻痹得到了早期关注。面瘫,即额纹消失,不能闭眼或皱眉,,鼻废沟变浅,口角下垂,食物残存在颊部与齿龈之间。
面神经病变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创伤性、血管性炎性和肿瘤性等病变。随着影像学的发展,MRI和CT是临床多采用的检查手段,熟悉该部位的解剖和基本的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明确其病变提供重要的依据。
面神经-第VII对脑神经
走行长,混合神经,有四种组成成分①运动纤维:最大的组成部分,完成面神经基本自主神经纤维,功能一支配面部表情
②自主神经纤维(副交感纤维):控制泪腺、唾液腺和粘液分泌
③特殊感觉纤维:支配舌前2/3味觉
④一般感觉纤维:支配外耳道和耳后小部分皮肤
面神经解剖
(1)面神经核、面神经束段(桥脑下部及延髓上部):面神经的神经核由感觉和运动细胞组成。感觉核位于脑桥下部和延髓上部,下部分是孤束核或味觉核,正好位于脑桥和延髓的连接处
(2)脑池段及内耳道段:面神经于脑桥下部离开脑干,稍向上穿过桥脑小脑角池,经一段极短的距离后进入内听道段,该段为脑池段。内耳道段内,面神经与前庭耳窝神经关系密切,面神经最初位于前庭耳蜗神经的前方,随后位于其上方,面神经走行于内耳道段的前上区,蜗神经走行于前下区,前庭神经的上支和下支分别走行于后上和后下区。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和耳神经大小一致,而前庭神经上支总是比下支粗大。
(3)颞内段:颞内段面神经走行于颞骨面神经管内,较迁曲,可分为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前膝)、鼓室段(水平段)、锥段(后膝)及乳突段(垂直段)
(4)颅外段
面神经鞘瘤原发性肿瘤包括面神经施旺细胞瘤和血管瘤
面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施旺细胞,临床表现与肿瘤所在部位及侵犯范围有关,常表现为面瘫、听力减退及眩晕等症状,约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的5%
有研究者认为,面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桥脑小脑角到耳下腺面神经走行的任何部位,以膝状神经节和鼓室段最多见。进行性面神经麻痹是本病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缓慢,早期以肌痉挛、感觉障碍等面神经刺激症状为主,逐渐发展为面瘫
原发性面神经血管瘤十分少见,常发生于膝周区,CT表现为点状强化,MRI检查的优势较明显,T1W、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信号
面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
面神经鞘瘤源于或蔓延至膝状神经节时,常出现岩骨前缘中部、膝状神经窝区骨质破坏,如出现局部骨质变薄、不连续及膨胀性骨质破坏,残端可特征性表现为外翘或呈球状改变,也可呈半月形局限光滑的骨质缺损,有时也可向中颅窝内扩展。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面神经鞘瘤典型表现为肿瘤沿面神经分布的面神经管膨大,病变边缘清晰,常向周围侵犯
CT平扫肿瘤多为等密度,增强后扫描多轻度至中度强化,与正常脑组织对比不甚明显,但是通过肿瘤周围的骨质变化,CT为临床可提供有力的证据。MRI表现为增强T1VI上肿瘤显示清楚,多呈明显均一强化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5064
校对:王宇军
阅读:510
文章已于2024-04-1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