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男,75岁。
主诉:上腹部饱胀感1周。
病案讨论
影像学表现:所示主动脉管壁见多发钙化影,主动脉弓及降段呈明显管壁不规则增厚,内膜面凹凸不平,部分管壁旁见片状龛影形成,肾动脉以下水平见腹主动脉明显增粗,管径约48mm,管腔明显狭窄,管壁明显不规则增厚,表面不规则。双侧髂总动脉亦见增粗,以右侧髂总动脉增粗为甚,管径约24mm,见多发管壁钙化,右侧髂内外动脉管腔节段性狭窄,以右侧髂内动脉管腔狭窄为甚,余动脉未见明显增粗或狭窄,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显示清晰,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双侧肾动脉显示未见明显狭窄,双肾实质灌注正常。
影像诊断:1、肾动脉以下水平腹主动脉瘤并明显附壁血栓形成。2、双侧髂总动脉瘤,右侧为甚。3、右侧髂内外动脉节段性狭窄,以髂内动脉节段性狭窄为甚。4、主动脉粥样硬化并主动脉弓及降段局部附壁血栓形成、部分穿透性溃疡形成。
腹主动脉瘤
【定义】
腹主动脉直径大于3cm要高度怀疑动脉瘤,大于5cm或直径超过病变近端主动脉管径的1/3以上可确诊;腹主动脉瘤的长度可局限也可广泛性增粗或变形。
【分型】
肾动脉以上型
肾动脉以下型
【影像检查】
增强CT能够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长度以及与肾动脉、主动脉分叉之间的关系,有无附壁血栓,血管有无钙化,动脉瘤有无破裂或者先兆破裂。增强CT的主要目的,主要的是观察有无破裂或者先兆破裂。
【动脉瘤破裂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主动脉瘤伴腹膜后血肿,血液可蔓延至腹膜后腔,包括双侧肾周、肾旁间隙、腰大肌、腹膜。急性出血为高密度,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减低呈低密度。CTA应该注意有无对比剂的外渗,渗出到动脉瘤的血栓部位还是腹膜后腔。
先兆破裂,主要表现为:
1. 动脉包含征----当腹主动脉后壁紧贴椎体,呈遮盖效应;
2. 原有环形钙化的管壁出现新的不连续;
3. 高密度新月征---平扫时,血栓内出现密度增高且边界清楚的新月形。
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两点临床表现:①直径>7cm,同时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②直径3cm的腹主动脉瘤突然增大,最大径线年增大率≥10mm。少数病例可出现动静脉瘘,破入下腔静脉者平扫见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某一段相连,且腔静脉突然增粗,在动脉期下腔静脉同时显影或肾静脉明显扩张,肾静脉高压表现为肾周静脉侧枝循环形成。有些还可以发生肠瘘,主要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升段,表现为增强时对比剂外渗至肠道。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性、霉菌性、感染性、炎症性腹主动脉瘤影像特点略有不同,当短期内变化快时,首先应当考虑霉菌性腹主动脉瘤。
【鉴别诊断】
主要与壁内血肿鉴别,一般附壁血栓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高凝状态等基础病史,临床表现为缓慢,临床无症状或基础病变表现,其好发于主动脉腔内,内膜内侧,附着于内膜,可以局限或弥漫,连续或不连续,血流面不光滑,尖角突向腔内或与壁成锐角,短期随访变化不明显。本例就诊时没有出现急性胸痛症状而是以上腹部饱胀感而来,且影像表现为病灶血流面凹凸不平,故诊断为附壁血栓。而壁内血肿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病程,胸痛常见,好发于主动脉壁内,中层(内膜与外膜之间),范围较长且连续,血流面光滑连续(为内膜),短期随诊明显吸收。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5183
校对:李文文
阅读:1341
文章已于2024-05-04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