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
年龄:27岁
主诉:扭伤致右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半天。
现病史:患者家属代诉于半天前扭伤致右侧踝关节疼痛不适,呈胀痛,伴活动受限。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
右跟骨及距骨后跟距关节面向后延伸形成假关节;余右踝关节构成骨骨皮质连续,未见明显骨折及骨质破坏征象。
影像诊断:右跟骨距骨桥。
跟距骨桥又称之为跟距骨联合,是跟骨载距突向后上方增大,距骨体内侧结节向下增大,在跟距关节内侧形成两骨块的畸形,是跗骨联合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跗骨联合的23%~53%,这种跟距骨桥大部分是先天性的原因,其中一小部分因外伤等后天因素导致。临床上对此疾病认识不足,容易发生误诊。
正常人的跟骨和距骨之间是一个微动关节,行走时跟骨和距骨是微动的,但是如果它们之间有了骨性连接,就会增大跟骨距骨关节之间的接触面积,破坏原有关节面运动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跗骨受力改变,行走时骨性连接就会引起疼痛,同时极易发生踝关节的扭伤,而且也是造成僵直扁平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
(1)保守治疗:调整运动方式且减少活动量;石膏固定制动或者使用矫形器,使用非甾类消炎镇痛药等方式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症状较严重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分为单纯的跟距骨桥切除术和关节融合术,关节镜下的跟距骨桥切除术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影像表现:
X线
侧位片:C型征,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89%;
距骨喙突征,距骨头前背侧关节囊、骨膜受牵拉弓引起;
距下关节面狭窄、消失,软骨下骨硬化,距骨内侧结节或跟骨载距突增大、假关节形成等。
CT
金标准,冠状位观察最优;
评估跟距联合性质、位置、大小、走行方向、关节退变程度及范围等,有于制定手术方案;
预后的积极因素:关节面桥接面积<50%,软骨或纤维组织比例较高的骨桥,骨骼未成熟患者,无继发关节退变或后足外翻角度<16°。
分型
X线及治疗图片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5398
校对:陆喜红
阅读:1196
文章已于2024-05-1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