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腰椎真性滑脱

郑圣树

发布于2024-05-29 22:02

免费
简要病史

患者:男,36岁。

主诉:半月前劳动后出现腰部疼痛不适,伴右下肢麻木,在家休养数天后未见缓解。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L4椎体相对于L5椎体明显向前移位,L4椎体两侧椎弓峡部骨质不连,见线状低密度影,L4/5椎间隙稍变窄,部分椎缘骨质增生改变。影像诊断:L4椎体向前滑脱II°并L4椎两侧椎弓峡部裂。

   最终诊断:L4椎体向前滑脱并椎弓峡部裂(真性滑脱)

   讨论: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指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简单地说腰椎滑脱是指一个椎体在另椎体上向前或向后移位。


   腰椎滑脱的原因: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引发的。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主要有5种情况。


      (1)先天发育不良:由于骶骨上部或腰5椎弓缺损,从而缺乏足够的力量阻止椎体前移的倾向,使其向前滑脱。(2) 关节突的峡部异常引发滑脱:峡部异常可有峡部疲劳骨折,峡部急性骨折;及峡部的延长。(3) 退行性变:由于长时间腰椎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小关节发生磨损。退行性改变,使之呈现特殊形态,关节突变得水平而逐渐发生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倍。多见于腰4,其次为腰5。(4) 创伤性:创伤引起椎弓、小关节峡部等骨折,由于椎体前后结构的连续性破坏,发生滑脱。(5) 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局部病变累及椎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稳定性丧失发生椎体滑脱。总之,除先天性滑脱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外伤和劳损引起。先天性滑脱占33%,峡部裂引发滑脱占15%,最多见的是退行性滑脱。手法治疗主要是针对退行性滑脱。


  临床表现:大多数腰椎滑脱没有症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滑脱类型、腰椎稳定情况,滑脱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1、退行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胀感可向大腿后方或整个大腿放散。

2、腰椎稳定性较差时疼痛有如下特点:休息时意识到疼痛和下肢僵硬感,活动后可稍缓解,长时间站立,蹲起活动后疼痛加重,再休息后又缓解。

3、伴椎管狭窄时可有下肢疼痛、各种运动感觉障碍,肌肉僵硬,皮肤刺痛、麻木等。有时出现间歇性跛行。

4、伴椎间盘突出时,神经牵引征阳性。

5、峡部崩裂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下可有腰背痛和下肢痛,腰部过伸时可加重或诱发疼痛。

6、合并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根性痛。


   按照有无椎弓峡部裂分类:

   1、真性滑脱:有椎弓峡部裂,如先天性椎弓崩裂滑脱。

   2、假性滑脱:无椎弓峡部裂,如退行性腰椎滑脱。   

   d0d52ac213640845ad5369e1442c5f3.png

   根据滑脱的轻重程度,将下位椎体分成四等份,滑脱分为五度:

1度:0—25%;2度:25%—50%;3度:50%—75%;4度:75%—100%;


aa81a418f6598edc950fb15182f5f52.png

   腰椎滑脱的X线表现:X线平片对腰椎骨滑脱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



   正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椎板外测端呈断肩样改变;椎板外侧上下缘显示边缘硬化的新月状凹陷;椎弓根区密度不均,结构紊乱或有破碎;或见椎体旋转。


   侧位片:椎弓根后下方细长或见透明裂隙,关节突间常见硬化征象;上位病变椎体出现滑移;椎间隙狭窄,椎间隙前后比例异常;可对滑脱程度进行具体测量。


图片


  图示:椎弓崩裂伴脊柱滑脱(侧位),第四腰椎椎弓崩裂,伴第四腰椎椎体向前滑脱,箭头示棘突后缘曲线异常。

   斜位片: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称为苏格兰(Scotty)狗颈断裂征或长颈犬(Greyhound)征。其前下方常位于骶骨上关节突顶点上数毫米,偶尔可位于顶点的稍前方。


图片


   CT表现:椎弓根下层面可见2~9cm锯齿样裂隙,宽窄不一,走行不定,扫描倾斜时与椎间盘层面正常光滑关节面呈双关节面。


图片

椎管前后径延长,可呈“双管征”。

图片


滑脱椎体“双边征”

图片

   核磁共振检查(MRI):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椎弓峡部崩裂面粗糙的低信号带

图片

双关节征、双边征和椎间盘夹心征

图片

  腰椎滑脱的诊断

  • 临床症状及体征。

  • X线片 应包括正、侧及左右斜位。

  • CT、MRI 合并有严重神经症状,检查椎间盘退变情况。

  • 除外诊断 X线片清晰所见即可诊断本病,但应注意伴发病。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5597

校对:杨卢粉

阅读:924

文章已于2024-06-02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