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ACL撕裂伴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郑圣树

发布于2024-10-01 15:42

诊断确定
¥5.00/  50¥50.00 开通神级免费看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35岁。

简要病史

主诉:1个多月前左右骑车不慎摔倒,致右膝疼痛,逐渐肿胀,右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

手术记录: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麻醉下检查右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轴移试验阳性Ⅰ°,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无菌布巾。接好光源、显示器等各腔道。2.驱血带驱血后上止血带,取外侧膝眼一长约0.5cm切口,植入关节镜,将膝关节充满等渗液,调好光源,探查关节内各间隙室,外侧半月板后角呈桶柄样撕裂,卡压于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断裂,断端假瘤形成,张力消失,取内侧膝眼一长约0.5cm切口,插入刨刀头,清理关节内增生滑膜;在左膝关节内侧屈一长约4cm斜行切口,暴露鹅足,予取腱器取出股薄肌,半健肌。将取下的肌腱双股双束编织好并测量其粗细为6cm,在右外踝后方行一约3cm纵行切口,予取腱器取出2/3腓骨长肌腱,编织好,测量三束肌腱约为8cm,上好带袢钢板预张备用。将撕裂半月板复位,3枚全内缝合器缝合撕裂的外侧半月板,缝合后半月板稳定性好,无移位,拟行前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股骨隧道点位于过顶点前方,在胫股骨导向器导引下分别建立前叉骨隧道;韧带带入前叉隧道,股骨端以袢钢板翻转悬吊,膝关节屈30°角并保持好韧带张力胫骨端用8号界面挤压钉;屈伸检查膝关节,关节活动无受限,无弹响,再次植入关节镜见膝关节活动时韧带无撞击,植入韧带尾端打结固定。查无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逐层缝合创口。3.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不多,未输血,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右膝关节平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CT显示右侧胫骨后外侧平台局部骨质塌陷,骨皮质欠连续,邻近见细条状骨碎片影;MRI显示右膝外侧半月板后角未见显示,局部见明显高信号影填充,于前交叉韧带前外侧下方见一片状类似半月板样低信号影,前交叉韧带远段显示不清,局部缺失,残端圆顿,右侧胫骨近端后外侧部及右侧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改变,髌韧带,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膝关节腔及髌上囊见积液信号。

   最终诊断右膝前交叉韧带撕裂伴外侧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病例讨论

每例精解图片8.jpg

   

      前交叉韧带(ACL)起自胫骨髁间隆起前份,斜向后上外方止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功能上可分为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前内侧束主要限制胫骨前后移位,后外侧束主要限制胫骨旋转,关节伸直时后外侧束紧张,屈曲时前内侧束紧张。解剖和影像并不是总能区分开两束。MRI 矢状面观察最好,表现为斜行带状,连续性完整,呈条纹状信号,前缘清晰、后缘常模糊,股骨端相对细小,胫骨端呈扇形增宽。ACL 断裂为膝关节的常见损伤,多数为完全断裂,少数为部分断裂,断裂多发生于中上部。急性 ACL 断裂的最常见 MR 表现为断裂处韧带肿胀增粗,局部纤维扭曲、中断、水肿,但不形成明显分离的两个残端。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ucket handle tear, BHT)是半月板纵行撕裂的一个特殊类型,属于一种大型的半月板撕裂(损伤范围大于 2.5 cm),是后角的纵裂或斜裂向体部和前角的延伸,但很少累及前角,约占所有半月板损伤的10%,而其中约 82% 累及内侧半月板。半月板 BHT 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纵向撕裂的半月板后角和体部的游离缘在膝关节的运动过程中,向股骨髁的前方和髁间窝移位。 

     BHT 很少单独发生,常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损伤 (约占 90% 以上),可与前交叉韧带损伤同时发生,或是继发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由于 BHT 贯穿半月板全长,破坏了其完整性及稳定性。桶柄极易移位至股骨髁前方,造成膝关节的活动障碍,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MRI 多参数成像的软组织分辨力高,是一种优秀的评价半月板损伤的无创成像技术,能明确半月板撕裂的部位与类型。

    根据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异常信号的典型表现,将其分为 6种征象

   1、双后交叉韧带征:矢状位扫描位于后交叉韧带前下方并与之平行的低信号影。半月板碎片向髁间窝移位程度较大,同时受后交叉韧带阻挡而停留于后交叉韧带的前方,于是在 MRI 矢状位上可以看到后交叉韧带的前方斑片状或条片状低信号的半月板碎片影。

30f43380f7f2e5c5397e5c419c255097.png

30f43380f7f2e5c5397e5c419c255097.png


   2、半月板双前角征:  若半月板碎片向股骨髁前方移位,则在 MRI 矢状位上于半月板前角后方见与半月板信号相近的斑片状影,且其间有明显的线样分隔。


8c6c444fc40ff5b0c91bcfc1a52dcf44.png


   3、半月板翻转征:若半月板碎片翻转并与半月板前角叠加,两者间的线样分隔不易辨认,在 MRI 矢状位上可见形似明显肥厚的半月板前角 ( ≥ 6 mm) 状位扫描前角异常肥大征,高度 > 6 mm;


c151f1173a24086eb6f16db4dc31a7e2.png


   4、空领结征:矢状位扫描显示半月板体部完整领结形态的层数少于 2 层。「空领结征」主要指因撕裂延及半月板体部,半月板碎片移位后,残留的半月板体部宽度变小,在 4 mm 层厚的矢状位上,不能连续 2 层显示体部的领结结构。

   5、碎块内移征:冠状位或矢状位,髁间窝内见到的条状或团块状的低信号影像。半月板碎片向髁间窝移位,在 MRI 冠状位上,可见髁间窝内斑片状或条片状低信号的半月板碎片,而半月板损伤常伴关节腔积液,故在 PDWI 或 T2WI 上半月板碎片周围还可见高信号的液体信号环绕。与低信号的半月板碎片形成强烈对比,易于观察,此征被称为「半月板碎块内移征」,提示半月板碎片向髁间窝方向移位。


b92390cb95870fdaf50a930c26bd3825.png


   6、外周残半月板征:冠状位扫描与关节囊相贴处的半月板明显变小,信号异常或无异常。半月板 MRI 异常信号根据 Crues 分级标准。由于半月板周缘厚,与关节囊相连,不易移动,而内缘薄、游离,所以半月板碎片发生移位主要为游离缘,这为在 MRI 上观察残留的半月板上的缺损提供解剖基础。在 MRI 冠状位上,外周残留的半月板不完整或体积变小、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称为「外周残半月板征」。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6587

校对:陆喜红

阅读:2996

文章已于2024-12-2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