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肾上腺皮质腺瘤

刘娜

发布于2025-01-15 19:53

几乎确定
¥5.00/  50¥50.00 开通神级免费看
基本信息

患者:女,60岁.

简要病史

主诉: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月余。

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170/70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否认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右侧肾上腺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尚清,与下腔静脉紧贴,大小约32x20x30mm(前后径x左右径X上下径),密度不均匀,CT值约15-29HU,增强扫描高密度区强化明显,CT值84HU,静脉期强化幅度减低,CT值72HU,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病变与临近膈肌及下腔静脉分界清楚。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image.png

影像诊断:考虑右侧肾上腺瘤,请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





最终诊断

病理诊断:右侧肾上腺皮质腺瘤。

1737036728064.jpg

病例讨论

肾上腺解剖:

1737039686396.jpg


部位:脊柱两侧的腹膜后间隙内,肾脏上方;

形态:左:半月形;右侧:三角形;

结构:分体部、内侧支、外侧支;

大小:5x3x1cm:,重约7g,左侧者稍大;

血供:丰富 上、中、下动脉

1737039772842.jpg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良性肿瘤,是肾上腺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单侧多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有包膜,可进一步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功能性皮质腺瘤:通常较小,一般直径小于4cm,多引起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 无功能性皮质腺瘤:可大可小,大的直径可达10cm。其中,功能性腺瘤瘤内含有丰富的脂质成分,MR化学位移成像最敏感,表现为反相位较正相位信号强度下降,为特征性改变;CT及MR增强扫描呈动脉期轻度快速强化,延迟期造影剂可见廓清。

影像表现:

◆CT表现:单发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缘光滑,无周围浸润或转移性改变,直径多为1-10cm,少数可多发。腺瘤中多含有脂肪成分,平扫CT值较低,可在10HU-20HU以下,少数病变可有钙化,当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出血、坏死和囊变。

image.png

1737039925602.jpg

◆MRI表现:形态、大小及增强特点类似于CT,T1、T2信号强度均与肝脏相近,由于病变内脂质成分较多,故MR反相位信号强度明显减低。

image.png

鉴别诊断:

1、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好发于中年人。较小的密度均一,较大的常因陈旧性出血、坏死而密度不均,内有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嗜铬细胞瘤囊变和/或坏死的特征性表现是持续强化的厚囊壁。

临床症状常见表现为“心悸、头痛、出汗”三联征、阵发性高血压

image.png

2、髓质脂肪瘤:由脂肪和造血组织组成,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无激素活性,多无临床症状,肿块内可见脂肪密度,增强后肿块内软组织成分可见强化。在CT上主要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脂肪密度(小于-20HU),在脂肪抑制MR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image.png

3、节神经细胞瘤:肿瘤质地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呈嵌入式生长,可包饶大血管,但不影响血管形态及其血流动力学周围结构受压。CT表现:大部分肿瘤密度均匀,未见出血和坏死,平扫呈低密度稍低于肌肉组织,CT值约25-35HU,与瘤内含有较多黏液基质有关:10%-25%的肿瘤可出现钙化,多呈点状、针尖状。增强表现:乏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强化或仅轻度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肿瘤内结节状、斑片状轻、中度延迟强化,是由于肿瘤内大量黏液基质导致细胞外间隙扩大、对比剂滞留所致

image.png

4、肾上腺皮质癌:呈双峰分布,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和40至50岁成人,典型的表现为局限性肿块,由于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密度不均匀,密度很少低于20HU,不均匀强化,边缘不规则、邻近器官的局部侵犯、静脉侵犯或癌栓以及转移是诊断肾上腺皮质癌的间接证据。

image.png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7282

校对:陆喜红

阅读:922

文章已于2025-02-0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