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34岁
主诉:发现肺占位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查体时行双肺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不规则结节,未予特殊处理,后复查结节未见变化。今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肺占位性病变′′为诊断收住我科。2024.05.07 双肺CT(平扫) 双肺微小、小结节,建议复查; 冠脉钙化; 脂肪肝; 胸9附件骨质欠规整 ,请结合临床。
肺部CT:右肺中叶见一实性结节,边缘清晰,呈三角形,无明显分叶或毛刺,考虑良性病变,考虑肺内淋巴结可能性大。
(右肺中叶结节)查见肺内淋巴结1枚伴炭末沉积,周围肺组织伴淤血、出血,局灶肺泡上皮增生活跃,请结合临床及影像学。
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是指发生在肺四级支气管平面以下、肺实质内的淋巴结,其发生率为1.5%~7.0%。大体上表现为边界清晰黑色质硬小结节, 其病理改变包括玻璃样变性、炭末沉着、纤维化等,其中炭末沉着为其特征性改变。有研究认为,ILPN 是因为肺淋巴系统的巨噬细胞在吞噬和分解尘粒过程中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局部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并经过反复的炎症刺激而形成。随着CT检查和低剂量肺CT筛查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肺内淋巴结被检出,但由于对其CT表现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大宗病例的报道,很多肺内淋巴结被疑为恶性结节而行手术切除,不仅增加了医疗负担,还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
大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体检或其他原因行胸部CT检查被偶然发现。有研究认为肺内淋巴结以男性、中老年好发,可能与长期吸烟或职业等因素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是吸烟和吸入性粉尘等抗原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CT表现与病理对照:
1、好发部位:具有一定特点,即均位于气管隆突以下水平的靠近胸膜或叶间裂处;右肺多于左肺,下肺多于中上肺,可能与其通气功能及淋巴液产生肺下叶多于上叶者有关,或与胸膜下深、浅淋巴管交通网丰富,易致局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成淋巴结等有关。
2、形态学:多为类圆形,呈贴近叶间裂的三角形或棱形者也具有特征性。
3、体积:有研究显示大部分直径<1.0cm。在5~7mm常规层厚的CT图像上大部分呈磨玻璃影,但在1.0mm薄层重建CT图像上均呈实性密度,CT值中位数及范围为43HU(19~106HU),但未见钙化、空泡及空气支气管征。对肺内淋巴结诊断应在足够薄层图像上以及多方位重组图像上进行观察分析,以避免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肺内淋巴结呈致密实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可能与淋巴结组织结构致密伴不同程度炭末沉积且内部不含气体有关。
4、与周围组织关系:边界均清晰、光滑,其病理基础可能与完整的包膜,或对周围肺组织无浸润、纤维牵拉等有关。其边缘有一至多条细线影与胸膜、叶间裂或邻近的肺血管相连,该征象与良、恶性肺结节毛刺征有所不同,其远近端粗细均匀,胸膜侧无凹陷或局部增厚等改变。经病理证实细线影为增厚的小叶间隔,内含增粗的淋巴管,为肺内淋巴结特征性表现。
小结:当表现为靠近胸膜或叶间裂、边界清晰且伴有线状影的孤立性结节,应首先想到IPLN可能。熟悉IPLN的特征性表现,多数可作出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主要与早期肺腺癌、转移瘤、 错构瘤等相鉴别。
[1]陈旭,舒锦尔,李惠民,潘江峰,王定君,王梦辰,施红旗,李鲁.肺内淋巴结的高分辨率CT影像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4):554-557.DOI:10.3969/j.issn.1002-1671.2020.04.012.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7357
校对:陆喜红
阅读:2863
文章已于2025-02-1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