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男,72岁。
主诉:上腹部疼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无转移痛,无反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无尿频尿急等。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较差,食欲尚可,大小便如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现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一般。
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胰腺体尾部见一团块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小约8*5.2cm,胰体尾部周围脂肪间隙欠清,增强扫描示胰腺病灶呈轻-中度持续强化,侵犯胃壁及脾脏动静脉,胰腺周围可见多枚增大淋巴结。
胰腺MR平扫:胰腺体尾部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稍长T1、T2信号影,边界不清,大小约7.5*5cm,DWI呈高信号,ADC图像上呈低信号影。腹膜后见多枚增大淋巴结影。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胰体及胰尾,质硬,直径约5cm,胃体后壁受侵,肿瘤与胃壁粘连紧密。
最终诊断: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pancreas,SCCP)非常罕见,仅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0.5%~5.0%,国内外文献均为个案报道。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胰腺本身缺乏鳞状细胞,故其可能起源于慢性炎症导致的鳞状化生的恶性转化、双潜能原始细胞的分化或先前存在的腺癌的鳞状转化。
SCCP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常见导管腺癌相似,多见于50岁以上,性别无差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腹痛、体重减轻,位于胰头可早期出现梗阻性黄疸。部分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
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大而不规则,胞质丰富,可见角化珠及细胞间桥形成。在免疫组化方面,P63阳性表达可明确有鳞状细胞分化,CK5/6阳性可确诊。肿瘤发生在胰头、胰体和胰尾的几率是均等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CT平扫肿瘤呈低密度,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不清,肿瘤内坏死较导管腺癌常见。SCCP相对胰腺导管腺癌血供稍丰富,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
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免疫性治疗等。本病预后极差,对于可切除的患者,治愈性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平均生存期约7个月,5年存活率不到1%;8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已不可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患者,姑息治疗并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冯润林,王燕.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3):2280-2281.
朱玲玲,刘舜辉,刘倚河. 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1(1):58-59.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7701
校对:杨卢粉
阅读:247
文章已于2025-04-25修改